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与资产配置、国际形势与人民币汇率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1年08月05日    北京晨报 吕随启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很多时候,读书是专业的需要,教学、科研都在逼着你读大量的书。我向往的读书生活,是那种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涵养而又没有压力的读书。
  我们这一代人,读书大多都有类似的经历。最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书读,现在书多了,却又好坏难辨,很难找到喜欢的书了。
  现在书太多,多到你无法选择,好书固然有,但更多的是烂书,而且夹杂在一起,甚至很多时候烂书往往打着好书的幌子,比如《货币战争》,一本书害了多少人?所以挑书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现在看书,一部分是朋友推荐,一部分自己去书店买,选择的标准无非三个:出版社、作者、内容。这是一种无奈的标准,相对来说,大一点儿的出版社,各自领域里权威一点儿的作者,大致的内容能入眼,就可以了,原本这并非好书的唯一标准,但是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书市中,选书只好用一个粗略的网先过滤一遍,然后再说。
  像我这样一个教学研究的人,读书基本上属于工作的一部分,每天大约要花两三个小时读书,大部分是专业的书籍,倘若还有时间,我愿意读一点儿诗歌散文,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兴趣。这些年读下来,真正能记住的不多,有一本《标杆人生》很不错,大概是五六年前经朋友介绍的,虽然是一本带有励志色彩的书,但它和一般的励志书不同,它用清晰而系统的叙述告诉人们为什么要活着。可以说,这基本上算是一本带有哲学色彩的书了。
  我喜欢读书,读的书也确实不少,但未必代表着我就喜欢现在的读书状态,很多时候,读书是专业的需要,教学、科研都在逼着你读大量的书。我向往的读书生活,是那种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涵养而又没有压力的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太多的压力会让读书变得功利,我想,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时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吕随启课程
吕随启观点
吕随启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