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曾国藩是我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一起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有人推崇他为千年第一完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智力体力皆不超群,何以成就如此事业?
作者简介:河北省委党校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公共精品课主讲人。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评说<
资治通鉴>》主讲人。2016年被河北省评为燕赵文化英才。主讲课程:曾国藩修为与领导之道、资治通鉴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
曾国藩的修身,他自己总结五个字的要诀:“诚、 敬、静、谨、恒”。这个修身之道,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了,这是国学的根基。这五个字真讲细了,每一个字都能讲半天,它确实是博大精深。
儒家关于“诚”的理念
“诚”是儒家修行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儒家讲“不诚无物”,就是一个人不讲诚,就没法跟他说话了,你也别跟他说,他不听你的,听也是当耳旁风。其实所有讲信仰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前提就是“诚”。所以你看你无论去哪个宗教信教的场所,你去求这个求那个,求了半天,他一定告诉你“心诚则灵”。为什么求了半天没灵,他一定是说你心不诚,他不说他不灵。所以我们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要心诚。儒家本意上也是一种信仰,它跟宗教信仰一样,也是讲信仰的,讲信仰首先就得讲“诚”。什么叫“诚”?“诚者,天之道”;什么叫“诚”?“诚者,实也”,“诚者,信也”。我们生活中经常把诚实诚信,连起来说,其实“诚者,实也”,就是讲“诚”和“实”是一回事儿,“诚”就是实实在在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诚者,信也”,实际上讲信是诚的一个结果,而诚才是信的根本。我们现在社会说诚信缺失,信缺失了其实好办。比方说现在的这个黑名单,像你的信用记录这个东西,诚信记录一记你就不敢违约,你就不敢胡来,这个很容易,这是制度就能保障。可是很多信的最根本的原因,你之所以愿意守信,是因为你内心认为我不能违约,所以你才守信。所以信最关键的是要讲“诚”,一个人讲“诚”一定会讲信,但是一个人讲信不一定是讲“诚”的原因。所以“诚者,天之道”,就是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叫“诚”。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诚,需要修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有欲望,我们老想多吃多占,老想走个弯道超个车,老想投机取巧。2000年前我们儒家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欲望这个东西,你也不能把它看得一无是处,适度的扩展适度的放纵欲望,那叫上进心,进取心;欲望太过于扩展了,那叫物欲横流,那就麻烦了。所以宋代的儒家最后就讲,人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有欲望也有良知,欲望和良知是什么关系?宋儒就讲了个16字心传,他提出来了“人心惟危”,就是人的欲望挺危险的,你得控制它,一旦欲望放纵了,眼里只剩下利益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那你最后就没法做人,大家就认为这个人完了,成魔鬼,展现出魔鬼的一面。那么欲望的另一面是什么?人有良知,所以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心”就是人的良知,天理天良,每个人都有天理天良,但天理天良是挺微弱的,说没就没了。经常老百姓骂人了,你咋干这么缺德事儿,你良心哪去了?他干坏事的时候良心就没了,坏事干完又有良心了,就忏悔,就后悔,我怎么干了这么个事儿啊,后悔了。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人是善恶并存的,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儒家说了,得把恶给约束住,不断地彰显善,追求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那个善,彰显那个善,这时候人性就往好的一面发展;你要是彰显恶,人性就往恶的一面发展。怎么办,一定要“诚”,你得实事求是,认识到你内心就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你一定得清楚,你必须把那个魔鬼的一面自个儿给约束住,你自个儿不约束,它放纵了以后,人就做得很不堪。所以很多人说“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不容易吗?儒家讲了,“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就是说遇到诱惑的时候,想都不想,一点不为所动,不用考虑就直接说,这事是人家老张的,这荣誉应该给老张,今年老张干得最好,直接给老张。你能这么做的那叫圣人,咱们都是凡夫俗子,遇到利益遇到诱惑的时候老是想,这事能不能我先得,老张明年还有时间,我今年也干得不错,给自己找理由。
修诚的第一步——“着善而固执之”;做人的第一步——“毋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诚于中形于外”
所以说,我们“诚之者”就是修“诚”,儒家修行的第一步是干什么呢?择善而固执之。好赖总懂吧?知道好赖,然后坚持用好的,哪怕对自己不利,我觉得这么做才公平,所以我就这么做了,这就叫“诚”,能做到这个境界就“诚”。理论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很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总是善于给自己找借口,原谅自己。
做到“诚”,“诚”是什么,不欺骗,就是不能欺骗人,不能欺骗同事,不能欺骗一般人。这很容易,因为什么呢?这社会中间谁敢欺骗谁?你欺骗大家,一个单位里边,天天在一块儿,你欺骗了一个人,最后大家都知道这人不实诚,欺骗三个人以后就没人搭理你了,你就臭了,所以我们在社会上人不敢欺骗人。但是有些最后成为悲剧的人,我们最后总结经验教训,问题就出在自欺欺人。这人要欺骗自个儿,我们知道成人了,你愿意欺骗自个儿,作为同事,谁能把你怎么地,谁愿意戳破你?如果是父母,还有点不落忍,我们还得善意的谎言成就他,至于说子女,你肯定会直说不许这么着,别人你就不说了。话说咱同事一块听课,有一个同事跟你说,今天中午我不跟你们一块吃饭了,习总找我吃饭的。你会怎么样?“挺好,行,我们去了,你去找习总吧”。你心里知道这瞎扯了,习总能找你吃饭!你知道他在瞎扯,但是你不会戳破它,犯不着,都成年人了,所以一般人都不会戳破。这样的人自欺欺人,到最后,谎话说一千遍,别人相信不相信,自个儿就相信了,然后这帮人就整天生活在谎言之中。袁世凯当年想当皇帝,结果他就选择性的听意见。凡是赞成他当皇帝的意见,他就记住了,老张说了我还是可以当皇帝的;那帮反对他的,他假装没听到,选择性遗忘。所以我们知道生活中,我们现在常说一句话叫什么呢?“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他不诚,你怎么办,你一点脾气没有,他装聋作哑,你一点脾气没有。所以袁世凯老选择性的接受信息,他儿子一看,就给他办了张报纸,一个人看,给别人办的报纸该登啥消息登啥消息,给他办的报纸天天歌功颂德,呼吁他当皇帝,他看着特高兴。你说以袁世凯那样一个聪明英武的人,他不是傻瓜,不是没能耐,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吗?他愿意相信这个,最后给自己营造一个虚幻的梦想,说大家既然都让我当,那我就勉为其难当吧,最后是个悲剧。
所以说做人第一步毋自欺,我们知道有时候人很难面对自己,鲁迅说了直面血淋淋的人生,就说直面自己。自己的很多不堪自个儿都不忍看,所以自己犯了错,给自己找借口,无心之错,谁不犯个错,很轻易地原谅自己。原谅的结果,自己犯的错越来越多,所以说不自欺这很重要,怎么才能做到不自欺呢,古人讲了,“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什么意思呢?你的评判标准应该跟别人一致,你跟别人不一致了,这就特别容易出问题。我们经常讲有些领导干部,当的时间长了,他不能了解老百姓的甘苦了。古代有一个皇帝,说老百姓今年遭了灾了,饥寒交迫。他说干嘛不让他们吃肥肉,瘦的不能吃吃肥的,在他的眼里肥肉就是最难吃的东西,你看这就是不体恤人间疾苦。很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程度,当多当时间长了以后,他就脱离群众了,他的想法就跟别人不一样了。他说下雨天你也得按时来上班,他就不想他坐的车来的,下雨天骑自行车来的,他有多不容易,他不能理解。他说制度高于一切,制度是人定的是为人服务的。人的疾苦,他已经不懂了,道貌岸然,说没办法,制度就得执行。这个制度要给你身上执行,你行吗?所以你说别人的时候特容易,不能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了。制度是人定的,人定的制度有很多时候,过一段时间就不合情理了。你一定要了解这个,你道貌岸然,以你是制度的捍卫者自居,制度就是你定的,你就认为是绝对正确吗?所以怎么办,标准和别人一致,如恶恶臭,大家都说臭的,你也得说臭,大家都觉得这个制度不对了,就你觉得对,为什么?因为这个制度不管你,管的是别人,所以你的标准跟大家一致。你设身处地体验体验,你看看这个制度对你到底有没有用。“如好好色”,这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性中骨子里边最不能欺瞒的,就是色,是个人都好色。所以孔夫子讲了,“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想吃饭好色,这就是人的最根本的欲望,这个东西谁也别骗,谁都有。所以说男人好色没什么,是个男人就好色。如果某个男生说了你不好色,我只能说赶紧看大夫去,你肯定某个器官不正常,你的内分泌不正常了,你怎么见了美女,你竟然不动色不动心?现在妇女解放100年了,女同志也好色,比男人还好色!好多男同志受不了,凭什么光许你男人好色,就不能女人也好好色,公平的嘛。所以这里我们要客观的认识,是个人他都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谁也别装,谁也别假装说,我就道貌岸然,我就不好色。只不过是好归好,你不能有下一步,再有别的不正常的想法甚至是举动,那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性质变了,关键是你要承认这个。作为一个男士男领导,天天没事把最漂亮的女同事找过来谈心,美其名曰我是工作,我根本不是因为她的美色。骗谁啊,大家都知道你是心怀鬼胎的。但是你自己道貌岸然,说我就是谈工作的。所以你这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嘛,有意思吗?所以说“毋自欺也”,首先第一步,你的标准,从内心最深层的欲望来直面它,你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能直面自己,能正视它,能正视说明,你就不自欺。关键的是大家知道生活中还有一种人,就是多副面孔,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在单位挺好的人,跟同事关系处的挺好,跟领导处的挺好,一回家跟家人处不好,一见老婆孩子一见家里爱人,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有人就问他你咋这样?怎么单位都说你挺好的人,你在生活中咋就这样的?他说我天天在单位里边装,我难受,我回家还不能放纵一下?你回家为什么要放纵呢?所以明显这人就是两张皮嘛,这就不对了。所以说,有些“小人”,在传统文化中对不好的人就称为“小人”,“小人闲居为不善”,就是说没人的时候失控的时候,别人看不着的时候做恶。但是做完恶以后,再回到单位的时候就开始心虚,“见君子而揜然”,就是看到一些平时做事都挺对的人,就咋看人家咋不顺眼,其实骨子里面是你心虚。所以就挑人家毛病,然后就开始装,揜其不善而着其善,就装,然后大家都觉得这人不正常,他在装,怎么他这么假啊!因为时间长了,说实话,咱们现在每个人在单位里边跟同事,待的时间甚至比跟家人待的时间还长,所以你是个什么人大家都清楚,所以你一旦不正常了,大家就发现,老张怎么回事,最近怎么表现这个样子呀,平时不是这样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大家看你看得透透的,你还在那装,其实谁也瞒不了。所以怎么办,要“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一样,所以有时候咱们说了,有些人脾气不好,时间长了大家就摸着了,老张心眼挺好,就是脾气不好,他心不坏他没害人的心,老张是好人。你接触多了,就品出来了,就是脾气不好,没别的没事。你看这就是大家给你评价,比较客观。所以我们说一定要“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这样大家能接受,你装了半天,你以为能欺骗别人,其实谁也欺骗不了,到最后其实就欺骗了自己。天下就有一种人,就是自欺欺人,到最后还以为自个聪明,其实就他最傻,因为大家谁都不傻,所以一定要慎独,一定要反省,及时的反省,时刻的反省,保证自己不犯错,不至于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坦诚相待,以诚待人
明代有一个大儒学者叫刘宗周,刘宗周讲了:“为学之要一诚尽之矣”。做学问做了半天干什么呢?其实就把一个诚字搞明白就行了。你能直面它。曾国藩也是讲他说读书读了千本万本,最后读完了就读出一个字了,就“诚”。这就可以了。所以曾国藩做事对人就讲“诚”。你骗我可以但是我不骗你,到最后曾国藩成为精神领袖,“人不忍欺”,谁都不好意思欺骗曾国藩。你连曾国藩都欺骗,欺骗完了以后,你就彻底的没人缘了,大家就把你当异类了,说你这人真不是个东西,你连曾国藩这样的人都骗!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大家都离他远点,所以曾国藩一辈子上了不少当,被很多人欺骗了,但欺骗完了以后这些人在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了。说明什么?臭大街了!
所以“人不忍欺”这是一种精神感召力。怎么才能做到呢?坦诚相待,以诚待人。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