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儒家的基本精神》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1年01月18日    杨立华 博客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文化的精神性源于对人的自然的下坠倾向的克服和超越。
汉语文化的精神性从来都是在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张力中构建起来的。如果说“华夷之辨”是在将自己文化中的他者(自己文化中那些不被正视和承认的部分)投射到异域“荒蛮”的过程中建立起确定清晰的文化主体性,那么二十世纪初以来各种激进的反传统表达,则是在与强势的他者的同化过程中放弃自己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的“冲动”。在各种反传统的姿态中,鲁迅是一个特例,因为他“既拒绝成为自己,又拒绝成为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然而,“在以为放弃自我就可以更新自我或者干脆成为强势的他者的人那里,时时准备挥刀向强者冲去的鲁迅被误认为同路”。 
   我一直疑惑于今天各种貌似激进的“反传统”言论。令我惊诧的不是这类姿态本身,而是植根于这类姿态的种种表达的粗糙、空洞和缺少个性。比较二十世纪初那些真正激进的西化论者的论调,今天的这些反传统的表达,除了更简单粗暴、更缺少学养(常常也更脏)之外,有什么真正新的东西吗?陈寅恪所说的“千古未有之巨变奇劫”,我们在今天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毁灭的火,而是令人窒息的无边污垢。
   汉语文化中的他者,正试图并且已经在僭称其主体性地位。比如,以“国外”为借口,以各种时髦的“主义”为依据,为各种千姿百态的“下半身自由”争取权力的那种所谓的社会学。
对我来说,如何面对汉语文化中的这些部分,一直是一个难题。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个长时段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汉语文明作为一种原创性文明,在近代以来的强势冲击下,必须经由某种彻底的自我否定,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更新。但是,这是不是一种过分乐观的期待呢? 
   无论如何,我仍愿相信今天的国学热源自某种深层的文化冲动。它也许意味着汉语文化的精神性的重建,是汉文化的根向未来的延伸。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聚美优品的实习生》
聚美优品创业早期,公司只有5个人,其中一位是实习生。实习生坚持不下去要离开公司,陈欧苦言挽留,最后都要给5%的股份,但该实习生还是毅然决然地离职了。4年后,聚美优品在美国上市,如果当时这个实习生一转念留了下来,拿了5%的股份,今天就会是1.5亿美金身价的富豪!公司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如果在困难时刻遇到诱惑就只身离开的人,或许不是我们的伙伴,“剩”者为王!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杨立华课程
杨立华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