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史炜老师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科技驱动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算法技术的快速提高、计算能力对网络设施演进的快速拉动,驱动人工智的发展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新阶段。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融合,正在改变技术进步效能和应用范围。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和产业演进路径上,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助力经济转型、促进社会进步。
 1、新技术的拉动作用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我们连续连续两年进行了实体企业的调研,调研了200多家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都在以技术的突进、拉动来实现企业的转型,但目前的情况,如果没有刺激性或者真正引导型的技术拉动,90%都是落后企业的话其实非常难。
 2、人工智能究竟能否真正落实在产业层面,助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十九大最突出特点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两个“双百”方针,后来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了具体目标,特别是工信部在十九大以后,专门对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到底人工智能是一个战略性的口号还是人工智能真正在落地的层面推进中国产业的升级,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作为政策研究机构,国家智库,如何打破以往的单维化研究,通过技术的演进来判断未来政府的政策跟进,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得技术有效地落地。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确定召开此会。组织形式上主要请的都是企业,因为真正怎么落地其实是很复杂的问题。我希望从技术的演进和落地来研讨未来国家的政策如何能够真正使人工智能有效地推进。
3、区块链如何落地,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系统结合? 区块链本身我认为不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涉及到整个的大数据系统,包括营商的大数据系统,那么区块链究竟在大数据系统当中,其计算方法和技术,怎么能够真正落地,而不是简单的现在集中在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形态。这方面有些东西超过我们想象,比如去年,在全球区块链的专利中,中国处于第一位,其中央行占的比例最高,这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即决策层其实对区块链的重视可能在于中国未来的数字货币,以及这套体系怎么发展。因此,结合现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区块链到底在人工智能当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今天也请了做机器人及产业落地的企业一起讨论。
4、人工智能如何与传统制造业结合? 现在人工智能在企业层面,尤其真正的传统制造业当中其实非常薄弱。找我们来咨询的很多企业谈人工智能大数据,要不就想得太高大上,要不就想得太简单,根本没有切入点。现在的制造业企业转型的过程当中,包括电信运营商,如何真正在智能制造上找到落脚点?我们现有的网络系统,智能系统,在对接的时候我们的制造业落点在哪儿?
 5、人工智能发展存在政策瓶颈 我们做过粗算,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在几个主要领域,包括无人机、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车联网、智慧家园、工业自动化,以及医疗图像的精准识别等方面,实际上在做技术主体推进的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这几个大的领域里占到市场份额或技术份额70%到80%,包括像BATJ这些大型民营企业和很多中小型企业,他们面对的政策体系存在很多障碍。 探讨未来的政策取向。政策究竟是来自于我们的决策部门,还是来自于一线的实践者。尤其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推进远远快于政策的推进。 在技术推进方面,我们国家曾经在激励措施、运作方式等方面犯过经验性错误。那么,在推进人工智能的时候,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必须的数据需求问题,在政策配套方面政府能做些什么?它的驱动点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6、人工智能如何配合智能制造战略,如何落地? 在目前的智能制造体系中,如何配合“一带一路”,配合制造业2025,以及中国工业4.0,在实体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到底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基于现在政府关心的稳增长目标,在智能制造领域如何落地?
 7、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产学一体化?这方面沿海地区做的非常好。
 8、大数据在智能制造领域是否有好的解决方案。 运营商拥有中国最充分的大数据资源,但是在现有的体制下,挖掘的非常不充分,BATJ在数据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技术上有很多的突破,包括最近联通和阿里的合作。
  9、5G如何跟两化融合实现有效的对接?通信技术的带宽跃级,传输方式的多元化和技术进步,如何跟计算技术组合在一起推动智能技术?
 10、中国的三大运营商有很大的责任,将数据系统、信息化系统在实体经济当中落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史炜课程
史炜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