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4日    高雄勇博客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近期周边经常有朋友聊人工智能,话题无非是人工智能来了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怎样,也有担忧那么多人失业怎么办?看来大家还是吃着老百姓的饭,操着全人类的心啊。让我这个自认为“有责任心的理工男”相形见绌了。好吧,既然大家想聊,我也就亮亮我的观点吧,无关工作,也无关是非,纯属做个个人思想整理。

    我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其实非常简单:既不狂欢,也无需恐慌。

    先说狂欢吧,在这个方面人类的异想天开天赋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畅谈理想总是让人很愉悦,人类失去梦想,这个世界就了无生趣了。所以我也和大家一样,经常陷入各种对人工智能的梦想中:

    以后是不是不需要学习了,尤其是不需要那可恶的高考了,孩子想学什么,直接拿个类似U盘的东西,把知识拷贝到孩子大脑中去不就得了?这个比金庸写的什么头顶头传输功力简单得多!

    以后再也不用去上班了,再也不用看老板脸色了,反正所有的活都是机器人来干,人类平等了,都成了大老板了,机器人就像奴隶一样听我们使唤。我们终于可以享受皇家般纸醉金迷的生活了。大家别骂我堕落腐败,如果可以合理合法的腐败,谁不想呢?

    大家更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是机器人老公、机器人老婆,还要什么真老婆啊,又要哄、又要陪、还要花钱买化妆品。直接买一个机器人老婆,让她唱歌就唱歌,让她做饭就做饭,什么都乖乖听你的,而且还可以保证,一句唠叨抱怨的话都没有哦!这已经不是享受,是自由!绝对的自由!若为自由故,什么都不用抛!

……

    还是回来吧,灵魂跑远了,心就回不来了。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诚然,人工智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但是一定会让我们舒适暇意的生活吗?我不敢妄言,但是不信。人工智能也许会开启一个潘多拉魔盒,什么事情都无法预测,但是人类历史上开启过无数次潘多拉魔盒,似乎结果没有变得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还记得刚毕业那年,BP机刚流行(哎,暴露年龄了),那是最着急的就是BP机一响,就全世界找电话,所以那时最挣钱的不是BP机公司,是公用电话亭那些大爷大妈。后来有了移动电话,也就是手机,以为可以轻松了,结果发现自己更悲催了,晚上12点还有无数的群在闪烁着,那里很多时候不是晚安问候,是催你赶紧把活干完啊!很多人都在感叹,我们有了汽车、飞机,有了电脑、手机,却经常羡慕一个卖烧饼的武大郎娶得起漂亮的老婆、买得起二层小楼、回家还有一碗热好的米酒在等着你。如果没有最后西门庆那事,武大郎的幸福指数比我们现在这些城里人是不是高很多呢?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即使机器人满地都是,那总是需要钱去买吧?机器人也分价格吧,你买一个机器人老婆,是不是也会根据服务和功能的不同价格千差万别呢?你要是没钱,是不是还是只能羡慕刘强东娶得起奶茶妹妹,而你还是单身狗呢?所以说人工智能来了,有一点我觉得不会变,那就是穷富差异本质不会变化,人的差异本质也不会变化,人的欲望本质也不会变化,那么变化的其实只是一些外在的设备,你该发愁还是会发愁,你该劳累还是会劳累(但愿不会是更劳累),该打工你还是要打工,该做“妻管严”还是乖乖做“妻管严”吧。

    好吧,那不说狂欢了。很多人在恐慌,恐慌什么呢?那么多机器人,可以批量化工业生产,那么生产线就不需要工人了、无人快递取代了现在骑着电驴满街跑的快递小哥了、家庭机器人取代了现在无处不在的家政服务了、无人超市再也不需要收银员了……这些社会相对低层、教育程度低、劳动密集型的劳苦大众是不是都会失业了,这些人失业干什么去啊?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就业的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成为社会问题。不过我的观点还是那样:无需恐慌。

    人工智能到来首先就会取代这些劳动密集型工种,这是必然趋势,已经无法阻挡。可是人工智能一定会带来更多工作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初天猫京东小米等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时候,多少小摊小贩担忧失去饭碗,甚至有所谓的经济学家还在骂马云扰乱了中国经济秩序。可是看看现实:电商的发展导致快递业飞速发展,那些满街跑的快递小哥不就解决了几百万上千万的就业问题?据说很多快递小哥收入还不低哦。

    再举一个例子,当年工业革命来的时候,对那时以农业和手工作坊为主的社会生态来说也是颠覆性的变化,那时的人们对工业的恐慌远远超过对今天人工智能的恐慌,可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人的恐慌是不是很可笑?手工作坊不行了,大工业化生产造就了大批的生产、运输、销售岗位,你只不过原来是自给自足,现在需要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而已,或者说换一份工作而已。而且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工业时代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产品,更带来人口的暴增,人口红利创造了各种各样就业的机会,也导致了整个人类文明往前大大走了一步。这些不都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副产品吗?

    我无法预知人工智能时代会确切带来什么新的工作,但是至少维修机器人的技师需要很多吧?传授如何使用机器人的培训应该也有市场吧?给机器人装点打扮,也就是给机器人化妆会不会很受欢迎呢?……我们无法预知,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去适应,对每个人来说,也许就是换了一份工作,这对今天中国的大多数打工族来说,不是家常便饭吗?

    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灾难,只是社会结构的一些重构,在这个重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更多的与时俱进。那些适应快的,找到机会的就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大赢家,而那些只是被动的哀嚎,或者盲目的乐观的人,只怕会被社会遗弃。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依旧适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我的观点很简单:人工智能,只是你周边生活会发生一些变化,你需要去适应。既不用狂欢,也不用恐慌。

生活还是那样!

            2017/11/23  高雄勇 于北京​​​​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假设可以废除监狱。》
 美国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问一群学生:“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监狱?”

  确信拿破仑·希尔不是在开玩笑以后,马上有人站起来大声反驳:“这怎么可以,无论如何,监狱都是必须的。”

  其他人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些人天生坏,改不好的。”“监狱可能还不够用的呢!”还有人说有了监狱,警察和狱卒才有工作,否则这么多人就要失业了。

  拿破仑·希尔接着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监狱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大家开始思索。过了一会儿,才有人犹豫地说:“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应该可以减少犯罪事件。”不久,其他在10分钟以前坚持反对意见的人,也都开始热心地参与了,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措施。“先消除贫困,因为低收入阶层的犯罪率比较高。”“采取预防犯罪的措施,辨认、疏导有犯罪倾向的人。”“借手术办法来医治某些罪犯。”……最后,共提出了78种构想。

  启示:当你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做得到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一旦你相信某一件事确实是可以做到的,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种方法。我们认为很难的事情,到底有几件真正是不可能做到的呢?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高雄勇课程
高雄勇观点
高雄勇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