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理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性格与人生幸福、九型人格与企业家自我修炼、亲密关系与亲子沟通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1月05日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自信:一生五千次的肯定[转]
李焰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从什么地方开始发展的呢?从上图看,一个人对某件事有感觉才会去尝试,不断的尝试就积累了经验,而能力则可以从经验中获得。一个人有了能力是不是就有了自信呢?不是。一个人的能力须经过别人或自己的肯定才能获得自信。心理学有个重大的发现,即认为肯定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
 人的精神世界有五大支柱--自信、自尊、责任感、志趣、进取精神,其中自信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第一大支柱。有了自信,人才会觉得自己可爱,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才谈得上志趣和进取精神。既然自信如此重要,那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该从何处获得肯定以建立自信呢?
 
(一)小时候--母爱给自己激励的力量
 据说,曾经有一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儿子既好动又淘气,上幼儿园之前他在板凳上往往坐不住一分钟。上了幼儿园后,妈妈参加儿子的第一次家长会,会上幼儿园老师把她训了一顿:“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别的孩子都能坐住板凳,你的孩子在板凳上竟坐不住三分钟!”妈妈从幼儿园回到家,儿子仰着小脸问妈妈“老师都说我什么了?”妈妈想了想,对他说:“老师夸你了,她说你以前在板凳上坐不住一分钟,现在都快能坐住三分钟了。”儿子很高兴,本来平常只吃一碗饭,这次却吃了两碗。上小学后妈妈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是怎么学的,成绩倒数第一,连他的同桌都不如,什么时候他能追上他的同桌就好了!”妈妈回到家,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她说你尽管这次考得不好,但你努力努力就能赶上你的同桌!”上初三了,妈妈又一次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对她说:“我可告诉你啊,你的孩子成绩悬着呢,他要是不努力就考不上重点高中!”妈妈的眼泪下来了,因为还从来没有老师肯定过她儿子的成绩。她回来转告儿子:“老师夸你了,他说你只要努力就能考上重点高中”!后来,这个孩子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还考上了全国的一所知名大学。
 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前CEO韦尔奇是个商界奇才,而他的母亲更是一位教育奇才。韦尔奇小时候又瘦又小还很口吃,而口吃的人一般都很自卑。为激励孩子,韦尔奇的妈妈这样对他说:“孩子,你知道你为什么口吃吗?那是因为你太聪明了,你的大脑转得太快了,而你的舌头转动跟不上,所以你就口吃了。”“孩子,你知道口吃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吗?因为聪明的人太少了!”……在伟大的母爱的鼓励下,自信就像种子一样在韦尔奇的心里生根发芽了。上大学后,韦尔奇喜欢到学校的西餐厅吃饭,每次他都会要一份金枪鱼酱,可因为口吃,他总把一份说成两份,故他每次都只好吃掉一份带走一份,但他却并不难过,反而这样激励自己--“你看,我多聪明!”
 我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有一次做客新浪网,网民们对他说“您的才华我们很钦佩,但您的长相我们可不敢恭维”。李肇星听了后笑着说:“是吗?我妈可不这么认为!”李肇星外长的幽默回答,既展示了他对自己的自信,也向我们说明了母爱激励的巨大魅力!
 
(二)长大时--自己获得自我激励的力量
  任何事情都有正面意义,我们可以用自己获得自我激励的力量这种方式来诠释世界。
1、从成功的事情中获得力量
 成功是一个人一生永远的营养。如果一个人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两年都还没有过成功的感受,那么他将会产生一种职业枯竭感。从成功的事情中获得力量是人类的先天性本能,可人群中却有10%的人还不肯给自己这样的肯定??当他们成功时,他们将其解释为自己的运气好,或者认为这一丁点成绩根本算不了什么等等,总之他们就是不愿意肯定自己,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也不愿为自己积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取得成功就肯定自己其实是智慧人生的一种表现!
 当你每前进一步时别瞧不起自己的进步,当你刚学会别人早已懂得的东西时请记住这也是你的成功。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导人们“谦虚使人进步”,谦虚虽然是做人的美德之一,但你不必谦虚地对待自己的成功,而要肯定你的成功,并从中获得力量激励自己再获更大的成功。当你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或当你快速地融入一个新环境,或当你在职场上获得第一份定单,或当你非常得体地完成某项任务,或当你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当你制订的某个计划顺利实施,或当你的领导非常赏识你并帮助你顺利晋升……这个时候,就请你肯定自己的成功并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吧!
2、从失败的事情中获得力量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一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战争中曹操因为不熟悉水上作战,他的八十万大军被周瑜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他只能带着几个亲兵逃向华容道。到了华容道,曹操发现这里地势险恶却没有伏兵,不由得仰天大笑,“天不灭我也”!曹操的胸怀由此可见一斑。按理说,曹操带领的八十万大军被打得惨败,他还有什么颜面回去见江东父老?可是曹操没有气馁,反而从华容道的天险看到了自己再次崛起的机会。
3、从自己的过去获得力量
 我们从小到大,一路上总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起很多成功经验,但这些成功经验大都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蛰伏。当我们遇到一个超越了当时自己能力范围的大的挑战时,我们常常会感觉压力很大,并且会畏惧会退缩,这时,我们过去的成功经验便可以给自己提供应对挑战的力量。
 有一个小伙子,大专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由于他的学历较低,公司便派他去干又脏又累的机器维修工作。小伙子虽然不懂机器维修,但他的工作兴致甚高,每天从早到晚地捣鼓机器,慢慢地他由原来的不懂变成了逐渐熟悉,最后达到了精通,连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修不了的机器他也能轻松搞定。后来,小伙子被公司派去做了市场营销员,有一次上司要他到西门子公司讲解本公司的产品,并暗示他如果这次讲解成功将有可能获得提升的机会。小伙子虽然渴望提升,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一想到西门子公司的员工大都是博士而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大专毕业生就心慌不已,另外,他还担心一旦做不好这次讲解就有可能失去提升的机会。因为总担心要面临不好的结果,小伙子变得焦虑恐慌起来,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相关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小伙子该从何处获得力量去应对这个挑战呢?答案是从他的过去寻找力量!于是,小伙子回忆起了他刚进公司时的那一幕幕情景,慢慢地他又找回了自信:“既然过去的我能够成功征服挑战,这次我也一样可以征服!尽管西门子公司的职员确实水平很高,但他们并非什么都懂,正因为如此公司才会派我去给他们做讲解。我只要克服自己的怯场心理,找出他们感兴趣但却了解不多的话题并为此多做准备,相信我必将获得成功!”自信建立起来了,小伙子的焦虑恐慌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小伙子的讲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也因此实现了梦想中的提升。这个小伙子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跨越过危机、征服过挑战,那么他就可以从自己的过去获得力量。
 
(三)成熟后--从别人身上获得力量
1、从比自己弱的人身上获得力量
 从比自己弱的人身上获得力量也是人类的先天性本能。跟别人比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当别人比自己在某方面弱小或落后时,我们就会充满自豪感与成功感,相信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曾受过这样的力量推动。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不断学习、不断奋斗,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过上比别人更好的生活,或者能进入更高一级的社会阶层中生活。
2、从比自己强的人身上获得力量
 我们能从比自己强的人身上获得力量吗?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在北京SARS期间曾有一位女性向心理热线打了一个求助电话,反映自己在家已经躲避多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紧张得不能正常生活。接线员对此表示理解,之后问她“家里还有其他的人吗?”她回答说:“有呀,我爸。”“他现在怎么样?”“他好着呢,吃得饱睡得香。”“他怎么能吃得饱睡得香呢?”“我想他肯定是认为天塌下来有大个的给顶着。”“你也可以这样想一想,也许你就不会紧张了。”结果这位女士听从了建议,从她爸爸身上获得了力量。
 从比自己强的人身上获得力量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以青少年为例,他们普遍存在着一个偶像崇拜期,这一时期的他们会选择一个投射了自己未来理想的人物去崇拜,如自己的父母、政治家、科学家、歌星、影星、球星等等。他们会收集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信息,模仿他的言行举止,渴望自己将来也像他一样有魄力、有胸怀、有学问……一想到将来自己要与崇拜的偶像一样有所作为,他们心中就会涌动着激情,而这种激情会转化为他们成长的重要力量。有一首歌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便是青少年们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我们身边和自己相差不多但却活得更好的人会很容易给我们带来压力并让我们产生嫉妒心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心理上的不平衡并从这些人身上获得力量呢?有一位优秀的女性,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某机关工作,之后她开始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带孩子,忙完之后她发现世界变化太多太快,而她自己一眼望去就能知道20年后自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因为不甘心,于是她在近40岁时毅然辞去了原来的稳定工作,并参与了一家外企的应聘。在应聘时她考虑到自己没有一点外企经验,便决定应聘最低岗位。可这家外企非常看好她的履历,决定聘用她做人力资源主管,月薪4000元,这大大超出了她的期望值,于是她欣然受命,并勤奋工作以回报“伯乐”。可就在她上岗三个月后,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她的顶头上司月薪一万,于是她心理上开始不平衡了:“上司的能力和自己相差不多,凭什么上司的工资比我高那么多?”为出这口怨气,当时她想出了两条对策:一是离职,再也不给他们干了;二是不好好工作,让他们有苦说不出。可平静下来后她突然醒悟道与上司工资的差距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上司能挣到一万的月薪,就意味着只要她好好干,她也可以每月挣到一万元甚至更多!这么想着,她决定不再赌气了,干劲于是又回到了她的身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身边和自己相差不多但却活得更好的人身上获得力量,只要我们想并且努力去做,我们就可以超过这些人并比他们活得更好!
  跟别人“比”,就是要比出力量,但如果“比”不能带来力量,就要懂得放弃。当我们不如别人时,我们要把他当成前进的目标,期待有一天能够超过他而从他那儿获得奋斗的力量;但当我们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超过这个比我们强的人时,我们就要停止并放弃和他的比较,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个不如自己的人来比,也可以拿自己的过去跟现在相比。总之,哪种“比”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我们就怎么去比--这就是“比”的真谛!
 
李焰简介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兼任全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职。
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心理健康。临床偏爱青少年短程心理咨询。先后承担和参与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4项研究课题。曾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健康心理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06年出版《压力管理实务》一书。
                                                             转自《清华继教》18期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李焰课程
李焰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