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0日    中国经营报 作者:徐昙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模式是什么样的?在海尔的改革红利尚未全面显现之际,张瑞敏的探索无疑处于一个艰难的时期。

张瑞敏首先砸碎了一个旧组织。海尔如今更像一个“群龙无首”的时代,这恰恰是张瑞敏想要的。张瑞敏的目标在于打破工业时代企业的组织形式科层制,转变为具备自组织和自创新能力的平台型组织。

如今海尔没有了领导,当领导手里的人事权、薪酬制定权等等都被剥离之后,领导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海尔领导存在的价值只在于分配资源,而不是束缚和管理员工。

而每个员工却在变革的督促下变成了“龙”,非常多的创客驻扎在海尔平台之上。现在的海尔更像一个大的孵化器,海尔平台上有200多个创业小微。这种颠覆性的组织形态已经使海尔不像一个传统企业。

这种变革方向是否正确还没有结论。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成功样板。张瑞敏曾经带队去索尼,朝圣一般。但是索尼如今比许多国产家电企业还要困顿。韦尔奇曾是传奇,他的功绩是把GE的层级变成八级,但海尔已经没有层级了。

即便是带有互联网DNA的企业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也是有中心化的,许多互联网企业在高速发展之后,组织结构又想回归传统。这意味着,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每一个发展起来后都在寻找“从1到N”的路径。

“很多东西我不知道到底行不行,我们永远在试错和纠错当中。”他说。

张瑞敏应该是义无反顾又顾虑重重的,这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一切改革都是成果导向,业绩上去了就是对的,业绩跌下来就是错的。所以,即便张瑞敏被认为是中国具有战略性眼光的企业家,想找到一条企业永续发展之路,他也不敢像空中换飞机引擎那样硬着陆。这一点恰恰也是IBM前总裁郭士纳担心的,组织变革的风险性在于“几十万人的企业一旦变不好就全都完了”。

归根结底,张瑞敏所做的一切是要“解放人”,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但是改革最大的障碍也来自于人。每个人都有彰显自己、突出个人价值的欲望,但是在传统工业组织中,人的改变却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只有组织变革乃至文化铺垫全都做到位,人的改变才顺理成章。

张瑞敏也说“改革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的观念”。海尔以往的科层制越完善,人的执行力越强,现在的改革阻力就越大。

在如今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企业老板言必谈硅谷文化,那是西方以创新为导向的文化,但中国的文化则是稳定和谐。

“用一个企业的局部变化来倡导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完全不相容、甚至相悖的一种东西,风险真的非常大。”张瑞敏说。

“我每天早晨起来告诉自己是个很笨的人。”这是张瑞敏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很笨的人却往往很能折腾。马云、俞敏洪都说过自己很笨,但是这些人更像阿甘,执著似乎比聪明更能导向成功,只是路途坎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 ……
阅读更多【海尔】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优势》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境界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缺陷上,而是败在优势里。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