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6日    环球时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英国《经济学家》1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失去诱惑力 可口可乐前老板郭思达曾说,1981年4月15日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那是该公司在新中国首条瓶装生产线的投产日期。此说未免夸张但并不荒诞。对外企的欢迎是中国系列变化的一部分,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中国转变为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过去30年来跨国企业蜂拥而至。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又向中国寻求拯救。但如今,这股淘金热似已结束。

中国仍是最诱人的市场。它在全球个人消费中仅约占8%,但2011年至2013年间,对消费增长的贡献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不过,许多(在华)外企的处境正变得日益艰难。这部分与(中国)增速放缓和成本上升有关。北京一直令外企日子不好过,包括限制外国银行的市场准入和屏蔽推特等,但这种“为难”似乎正在扩展。思科、IBM等设备商正面临斯诺登效应的强烈反冲,苹果蒙羞道歉,星巴克遭受价格欺诈指责……

今年3月,中国将实施涵盖面广泛的消费者保护法,并有可能使之成为攻击跨国企业的新线路。北京打击官员铺张浪费也正“殃及”兜售奢侈品的外企。

竞争亦在加剧。中国早已成为全球品牌竞争最激烈的战场,长期落后的本土企业如今也加入战团。许多中企已具备海外经验或正开发创意产品。中国消费者则不再仅仅因为是洋品牌就一掷千金,熟谙网络但缺乏品牌忠诚度已令其成为世界上最苛刻的客户群。

一些外企正离开,某些留下来的艰难度日。人头马、百胜等企业的在华销售额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投资者们已不再为大举投资中国喝彩……希望留在中国的企业将付出更多努力,并不得不改变战略。

首先,成本上升意味着老板们必须从追求增长转向提高生产率。其次,最高管理层须确保在华高管的行为和安全标准与世界其他地方持平。在社交网站上,中国消费者比西方的更活跃,任何丑闻都会迅速传遍全国。最后,“统一政策”已不再奏效。大多数外企在华落户时,该国经济规模不足2万亿美元,(如今)将很快5倍于当初,且各省份和大城市之间在诸多方面千差万别。

中国仍是个丰厚的奖品。那些提高生产率、改善管理并迎合本土品味的企业依然能生意兴隆。但黄金时代一去不返。王会聪译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午餐》
一漂亮性感无敌的女神同事,其老公给她送午饭,没说话放下就走了;新来的男同事问 : 那是谁?
她 : 送外卖的。问: 没给钱?
她: 不用给,晚上陪他睡一觉就好了……
男同事若有所思……
第二天,男同事为她带了四菜一汤的午饭,整个办公室轰然大笑.....
启示:不要在浅层观察后,贸然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你不知道人家有什么核心竞争力!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