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3日    九个头条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跨国企业似乎都有内斗的传统。今年,葛兰素史克贿赂案被称因内斗爆发、谷歌也因为内斗爆出“绯闻门”。另外,微软、欧莱雅、等优秀的企业都有丰富的内斗传统,而Twitter的成长史据说就是一部内斗史、苹果似乎也正在进行内斗。

  说不定,内斗对企业的成长确实有利?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跨国企业的内斗文化。

  1、葛兰素史克:被查或因内斗 高管被迫离职后提供线索

  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下称“GSK”)在中国度过了一个极不平静的2013年。论文造假、商业贿赂等关键词,让这家公司受关注的热度居高不下。

  有GSK员工向记者爆料称,2012年年末,该公司有高管离职,对公司开出的补偿条件不满,遂向警方及GSK海外总部递去材料,举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诸多线索均表明,GSK中国公司内部的人事争斗,或是引发上述事宜的根源所在。而GSK在多地接受调查的同时,制药行业的销售潜规则也都浮出水面。

  “近期GSK中国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源于公司内斗。”多名GSK前、现任员工告诉媒体,近期围绕GSK的负面新闻,无论是商业贿赂或是论文造假,“这些事件的细节,公司之外的人根本难以掌握”。这些信息在准确地发送到中国的政府部门、GSK董事会及合规部门等渠道后,逐渐发酵成为一个公众事件。

  如果葛兰素史克贿赂案件的爆发确实因内斗,说明内斗对确实有一定好处。不过,对于内斗说,中国警方进行了否认。

  2、谷歌:“国王们”多年来一直容忍内讧

  今年8月美国科技媒体Business Insider刊登了名为SEX AND POLITICS AT GOOGLE: It's A Game Of Thrones In Mountain View)的文章,打开了谷歌“绯闻门”。同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荷尔蒙乱飞、高管结仇”的谷歌。

  据称,在与所有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开会时,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和佩奇都会煽动大家对一个业务或产品部门展开争论,然后他们两人就会坐回原位,观看并听取这些新员工的意见,并决定输赢。

  谷歌至今仍在坚持这样的辩论会议,佩奇每周一上午都会组织这样的会议。这样的风格主要产生了以下三大影响: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自从佩奇于2011年重掌谷歌大权之后,该公司表现一直很好,而且股价也一路攀升;其二是,谷歌高管的争论已经拓展到战略评估之外;其三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结仇,在此方面,最明显的仇敌就是现任雅虎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和现任YouTube首席执行官萨拉·卡曼加。

  不过,现在情况似乎要发生变化了。报道称,今年2月,谷歌举行了一个秘密会议。在会上,佩奇承认,谷歌在早期时代,曾要求高管们具有主动性和攻击性,不过,佩奇还称,那还是在谷歌问题是线状问题的时代,谷歌一度需要将其市场份额从零到有,并逐步增加,并具有竞争性,而且能够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今,谷歌诸多产品已经在各自的竞争领域统领全球市场,对此,佩奇声称,谷歌面临着所谓的“n-squared”问题。佩奇称,要解决这一问题,谷歌的高管们必须开始更好的融洽相处。佩奇还称,从此之后,谷歌将对内讧实施“零容忍”的态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谷歌的内讧与急着已经停止,而仅仅是发生了改变。知情人士表示,佩奇的零容忍是为了引导谷歌开展“健康”的辩论。

  3、苹果也开始内斗?

  苹果公司去年底解雇了两员大将。包括主管iPhone软件的核心人物Scott Forstall以及零售部门主管约翰·布罗维特。据悉,这是自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上任以来,该公司发生的规模最大且波及层次最高的一次人事变动。

  据披露,Forstall是苹果软件业务的灵魂人物,在苹果公司工作了10多年,曾经负责了整个IOS系统的研发,是为iPad和iPhone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核心人物,也曾被外界视为乔布斯接班人的主要人选。有消息透露Forstall与苹果其他高管多有不合,后乔布斯时代的库克面临这种内部冲突无法协调,最后只有让斯科特·福斯特尔离职。

  而零售部门主管约翰·布罗维特的离职更让业界感到吃惊,因为约翰·布罗维特今年1月加入苹果,在公司正式供职仅仅9个月,而且他是库克上任后亲自招募的首个高管。

  但有些声音开始将高管的内斗激化的责任指向库克,认为他缺乏像乔布斯那样的影响力和平衡能力。圣克拉拉大学法学副教授戴蒙德(Stephen Diamond)评论说,“现在,第一批持不同意见者已经被踢出了董事会。将来可以想见,还有更多人会出局,因为苹果这家公司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富有活力的领导者,而库克显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能力去扮演这样的角色。

  4、Twitter内斗史 像《甄嬛传》

  自成立以来,Twitter的管理层变动就相当频繁。比如,多西在出任CEO不到两年即被赶下台,而此后不久,他又重返董事长的位子。

  坊间传闻,多西和前董事长威廉姆斯甚至都不怎么相互搭理,除了在董事会上的偶尔工作沟通之外。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克·比尔顿最近即将发布一本新书——《孵化推特:一个关于金钱、权力、友谊和背叛的真实故事》。该报最近披露了该书的部分节选,包括Twitter高层内斗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这本书中,比尔顿将Twitter的成长史描述成了类似《甄嬛传》的内斗史,并揭露了四位创始人之间紧张的个人关系。

  根据比尔顿的描述,在Twitter刚刚开始走上正轨之际,创始人威廉姆斯和格拉斯之间就发生了权力争斗,后者日益怀疑威廉姆斯要将他赶出公司。而格拉斯当时刚刚经历一场失败的婚姻。格拉斯当时曾向自己的朋友、同为Twitter联合创始人的多西吐露心声。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多西逼走了昔日的上司格拉斯,从而拉开了该公司内斗的大幕。

  据比尔顿描述,当时多西威胁说,如果格拉斯不走人,他就辞职。而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是威廉姆斯逼走了格拉斯。

  2006年7月,格拉斯被扫地出门,多西成了公司新任CEO。格拉斯最终只拿到了少量现金和股票。格拉斯下课不久,多西就开始在接受采访时有意无意淡化格拉斯对公司的贡献,甚至都没有把命名推特的功劳归于格拉斯。

  也正因如此,格拉斯一度成了硅谷权力斗争牺牲品的代名词。

  5、微软:比尔·盖茨在经理们之间创造了残酷的内部竞争

  微软公司前任副总裁迪克-布拉斯(DickBrass)曾在《纽约时报》网络版发表署名文章,爆料公司内斗导致微软缺乏创新性。

  他认为,微软内部两败俱伤的冲突内耗和"不和谐"的公司文化阻碍了创新。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布拉斯还提供了数条理由,给人物化名、爆料微软公司尚不为人知的事:

  微软的ClearType显示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内搁置了好几年,因为Windows组群的工程师们"假称"这个技术会使显示器变得乱糟糟,Office软件组的头儿说这个技术模糊失真让他头痛,而掌上智能产品组的副总裁又说除非布拉斯把这个项目划拨到他的手里,他才同意支持ClearType技术。

  2001年,主管微软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项目的副总裁拒绝为布拉斯主管的平板电脑项目而修改Word,Excel和Outlook的兼容性。

  结果导致“如果你想要在电子数据表中增加一个数字或者在电子邮件中修改一个字,你不得不在一个特定的弹出式对话框中编写,然后才能把信息转换到Office软件当中。非常的恼人、笨拙又缓慢。”

  布拉斯坚信由比尔·盖茨在经理们之间所创造的那种高强度的,有时残酷地内部竞争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失去控制的具有破坏性的东西:“已有的项目对新的项目组弱肉强食,贬低他们的努力,在资源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甚至威胁要他们消失。”

  布拉斯写到:“过去十年中为微软旗下的音乐、电子书、手机、在线服务、搜索引擎和平板电脑等各个分部卖力的高管们,最后都离开了。这绝对不是巧合。”

  6、欧莱雅“内斗”引出萨科齐声明

  法国女首富、欧莱雅公司掌门人利利亚纳·贝当古2010年6月18日向警方起诉亲生女儿弗朗索瓦丝·贝当古·梅耶尔,理由是女儿参与窃听自己与一名财务顾问的对话。案件涉及的谈话内容是在利利亚纳的私人宅邸录下的。根据录音内容,利利亚纳可能涉嫌在瑞士拥有未经申报的银行账户,其总额约为8000万欧元。

  据报道,录音内容还曝光了劳工部长韦尔特和其妻子弗洛伦丝·韦尔特与这位女首富的关系。弗洛朗丝·韦尔特于2007年至2010年管理利利亚纳的财产。为此,总统官邸经由发言人还专门发表了声明,明确表示萨科齐支持韦尔特。

  最终,利利亚娜·贝当古输掉了这场官司。利利亚娜表示,女儿与她的争斗都是为了财产,而梅耶尔则示,“母亲年事已高,患有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精神健康状况不佳时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直接影响了欧莱雅集团和家族的利益。”

  从1963年欧莱雅股票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那一刻起,利利亚娜就成为法国最富有的女人。如今母女二人冲突导致家族财产控制权转移,将给企业前景带来什么样的变数?业内人士都在关注,尤其令法国政府担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