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中外管理 作者:袁岳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在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眼光的时候,中层角度是最重要的角度。我们遇到的人,要么有知识,但都是宏观的,说的东西天南海北,听是很好听,或者很热闹,但是不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帮助我现下的思考;或者有的人,说的就是很微观的鸡毛蒜皮、东拉西扯、八卦九卦,没有高度、格局、方向,也不能估计左邻右舍。中层的角度就是兼顾方向与现实,让我们看待问题与寻找对策的时候,把整体感与可操作性结合的。
 
——在我们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的时候,中层模式兼顾了战略与战术的层面,让牵一发以动全身的部分,与落地的部分结合了,这非常像一个咨询工作的模式,与纯学术与纯事务的区别,也像改善性做法与理想与现实操作之间的差异,中层选择往往会考虑最佳实践,又不会激进到抛弃所有现在的做法,是一种比较妥协与比较改良的主张的体现。对于绝大部分的组织来说,我们应该追求的就是中层目标,是超越现状但又保持连续性与扬弃的状况。有中层目标的社会,才有适度的前进动力,也才有适当的制衡机制。
 
——中层人才,以问题与解决方案本身为核心,可以兼顾各方面的知识,但不以知识玩味为本身的依归,又不会只以就事论事的做法作为拘泥的对象,既有知识的框架,又有技能的操作。他们更像是桥梁型的人才,让此岸与彼岸有了连接。如果一定有一个具象的说法,那就仿佛有具体操作技能的人才与只有理论知识的人才之间的那种兼有框架构建意识与关键操作技能的人才,在一个组织体中,中层人才决定了我们成事的可能性。
 
——中层文化,是一种鼓励学习,适度变革,不放弃前进同时又警戒激进变革的风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公司会以中层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特色,以保持群体适当的活力,又不至于失去前进的基本节奏。这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中间状态,是分寸与尺度的把握,是对于掌舵人与管理者的考验与要求,也是一种很强的对于新人融入能力与老人进步能力的考验。
 
——人们很容易非左即右,非大即小,非激进即保守,中层意识与中层能力是一种动态与理性的状态,是一种实际又不甘于守成的进取状态,真正的挑战不是要不要这个状态,而在于是否能够维持这个状态,是否能够让这个状态保持长期的活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