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宋延庆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中国房地产报采访稿

    现在不少企业都在学习中国文化,希望能够从中国传统 管理 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运用到自己的企业日常管理中。

    但是,虽然中国文化确实有其博大精深的一面,但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组织的结构都已经与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您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哪些影响?

    宋延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管理思想、观点多元化的时下,最大的问题不是理论、思想问题,而是适宜性、有效性问题。例如监事会制度在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中是一项很有效的制度,这在西方和国内部分上市企业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但为什么在大多数企业中却形同虚设呢?关键原因是我们的监督思想太多了,如审计、监察、内控、纪检、民主评议、投诉信箱等等,以至于总想多管齐下,却总做不好。再例如“和谐”。西方讲求契约,而我们中国人有话都憋在肚子里,也不善于沟通,所以劳资双方彼此都有一大堆意见。有意见怎么办,就要提倡和谐。因此和谐比契约更有实际意义。

    问题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以“抗风险”,维护统治者的权利为目的,而现代管理学则是从以企业利润最大化,目的是“高回报”。您认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如果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宋延庆:我倒是认为美国是典型的重商主义代表,而中国更甚。你看房地产企业除了赚钱外,有几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而且在房地产圈儿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规律:长江以北的开发商除了万达外,几乎没有第二家做出全国性企业的;时下全国性开发商都是长江以南的,越往南越多。为什么,因为越往南重商主义越严重,严重到连赈灾捐助都当作应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大都是“思想”,顶多可以应用到企业文化中,而西方现代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规则”,可以有效运营到企业治理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如果没有规章制度作为载体,是难以“落地”的。因此还是要注意结合。

    问题三:当今时代的物理条件已经于几千年前的社会有了很大的区别。随着信息产品不断丰富,您认为传统管理思想在未来还会适用吗?

    宋延庆:未来居家办公的人会越来越多。最近韩国就将此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了,要从制度、硬件建设上确保30%的人能够实现居家办公。但这在中国很难实现,至少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实现。现在国内居家办公的大多是小老板和独立工作者。为什么?因为老板不放心员工居家办公;如果真的居家办公,员工说不定十点起床,偶尔再做个兼职。这种善于变通的习性其实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在多年的房地产管理咨询实践中发现,我们的企业员工绝不是传统认识中的“被动型”员工,老员工总想着如何变通制度规则,新员工总想着用原先企业的东西改变现在企业的规则。我们提倡创新,但不能提倡利已主义的变通。毕竟,规则是“最大公约数”,没有统一的规则,企业如何有序、高效运行?

    问题四,和西方管理思想比起来,东方管理思想多是以各个片段的形式出现,缺少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延庆:不知道国学大师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最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长篇史诗,却有很多七言绝句?我们不缺思想,但我们的-全球 品牌 网-思想都是碎片状的,不是系统化的。很多房企老总抱怨,营销策划人员脑子都很活络,理念、主意很多,但就是难以转化为销售业绩。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人投机、走捷径的心态很重,而能够潜心进行系统研究的人太少了。事实证明,潜心研究才是事半功倍的捷径。创意只能是主意,系统思想才是方法论。

    问题五,在中国传统思想和企业管理方面,您对企业家们还有哪些意见?

    宋延庆: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诸如劳逸结合、置身度外等古语。要想成为真正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包括让你的员工尊敬你,就不能整天沉湎于日常繁杂的具体事务中。否则,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朋友、员工可能都认为你很艰辛,挺可怜,甚至认为你缺乏情致,没有格调。所以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传承思想并转化为企业文化,建立一套有序、高效的规则体系,然后做些享受财富、又能够真正激发自我的一些事。企业就像风筝,线在手中,收放自如,有什么可顾虑的,关键是境界和决心。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