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党印 商务周刊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一项制度的明文确立往往是通过对公众意愿取交集,或者将当权者的意愿归纳而成。确立一项制度源于对以往现实的满意或不满,满意的要规范下来,不满意的据以改正。无论如何,制度大多是为了给相关群体创造一种关于未来的稳定预期。但是,正如没有一个人能青春永驻一样,历史长河中也没有一项制度会亘古不变。一项制度要保持长久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丢弃旧的不合理方面,引入新的信息元素,顺应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制度在确立之初,或许只是推行一种理念,具体内容也仅是一些框架性规定,不可能详尽到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未曾预料的情况需逐步添加进去,另立附件或修订原文,这类似于用更完全的契约替代不完全的契约。历史就这样在线性和非线性的演变中成为今天的模样。

  如果一项制度在确立时即考虑得非常周详,那么一般情况下可在较长时间内有效,也即生命力较强。相反,若新设的一项制度非常粗线条,那么该制度往往很快即会被补充或修订,即生命力不够强。如果一项制度既非对未来考虑得很周详,又不给以后预留完善空间,那么该制度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些制度在新设时就需要非常具体,比如创立一家公司的条件;有些制度在新设时却需要保持一定的自由量裁空间,留做以后完善,比如各国对太空的开发和利用。

  多数时候,一项刚设立的制度只是概略性的陈述,随着现实的发展,逐步对内容进行扩充。随着附加其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该制度的负荷便越来越大,包容性越来越小,制度的改进空间越来越有限,生命力便出现衰微。此时,历史呼唤新的制度替代落后的制度。正如一台电脑刚购回时运转速度很快,随着硬盘里装的资料越来越多,程序中的软件越来越多,系统负荷越来越大,碎屑越来越多,运转速度就会慢下来。为节约空间,我们会经常删除硬盘里的多余资料,同时为提高系统运转速度,我们会进行系统优化、碎片清理,或卸载一些软件。如果这样处理速度还是很慢,最好的选择是重装系统。制度运转与电脑运转有相通之处,随着原有制度的包容性越来越小,为了使新的制度元素有容身之地,我们要么调整原有元素的位置,要么丢弃一些原有元素。

  一项制度的变迁过程如此,一个制度体系更是如此,这正如朝代更替的历史循环。一个王朝建立后,在新设一系列制度的同时,会保留原有制度的一些做法,随着新制度体系的负荷越来越大,到变革 阻力也越来越大时,这个制度体系便面临崩溃的命运。历史上有些朝代能几百年经久不衰,而有的朝代仅几十年便山河破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新朝建立后能否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并适时更新完善,实现制度的新陈代谢。若君主及当权阶层思想开明,则对制度的新陈代谢持包容态度。纵观古今中外,好的制度体系有个共同点,即适时吸收新的信息元素,同时终结不合发展前景的旧信息元素。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制度体系也在适时做必要调整,不过有些方面更新得快,有些方面更新却慢。学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 慢于经济制度变革 ,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政治制度变革 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即推广实行民主制。民主制在西方存在已久,但对中国来说,民主是件舶来品,其最早源于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我们在引入这种制度元素时要考虑如何跟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对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是皇权统治,皇帝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官员的任命由上级决定,故对上级唯命是从;只有上级官员对下级百姓的治理,少有百姓对官员的约束。从制度变革 的角度看,中国需要引进民主这一政治运行体制,使中国制度体系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从传统资源看,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就是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路径依赖使民主元素近百年来只是生根发芽,而长为参天大树则还需要持续有阶段的过渡及推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