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宋新宇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家干什么?有人筑堤,有人建风车。我们要考虑的是,金融风暴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这些机会也许我们一辈子都遇不到。所以,我们一定抓住这样的机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也是下滑的。有人问刘永行:"经济危机对你影响是什么?"他说:"我真的希望经济危机多持续半年。"理由非常简单,他说:"其实金融危机一来,我们就发现我们利润下降了,但是竞争对手下降得更厉害,我们尽管利润下降,但还是赚钱的,而竞争对手变成亏损,亏一年可以承受,亏两年很危险,亏三年就干不下去了。其实金融危机可以帮我们清理市场,让注重管理、注重效益的企业成为市场主力,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反而过的更好。"他是这样反潮流的思路。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什么机会?我列了九条,大家可以看一看。

  第一,原来不是你的客户可能成为你的客户。金融危机的来临导致很有意思的现象,金道公司服务的客户,像摩托罗拉、花旗银行那样的大公司,为了节省成本,逐渐把IT服务在亚太区的点收缩,放到哪里去?放在中国,因为中国比较大,比较便宜。因此,原来没有的客户有了,原来小的客户变大了,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看这样的机会。

  第二,任何一个老客户好好挖掘都能挖掘出来非常好的内部市场。你在任何一个客户身上到底拿多少钱,你拿到的钱跟花在这个客户身上的钱比一比,你占到多少份额?我相信很多企业占的不是很高。这个时候有非常大的空间,因为这个时候竞争对手摇摆不定,你的客户开始怀疑,将来谁能给我供货。如果你这时候表现的好,站住脚把对手挤走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能全都做到了。

  第三,原来不是你的市场可能成为你的市场。中小企业也可以兼并一些公司,你也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资金丰厚,也许是出手的机会,扩大你的力量,把别的企业收购过来。

  英国最近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变化非常大,好多银行出现问题,其中一家叫Halifax-Bank的银行面临破产,英国第五大银行LLOYD花非常少的钱,而且政府给他们很多担保、承诺,就把它收购了,收购之后成为了英国最大的银行。

 第四,原来不是你的企业可以变成你的企业。

  第五,你原来想要的人,可能现在得到了。老板非常想得到的人,现在跟他谈一谈,他可能愿意动了。我在德国的同学,你原来挖他或者请他,请不动。因为他那边工资也不低,而且很稳定。现在他们开始找工作,因为西门子要裁10%的人,环境变了,你的机会完全不一样了。

  第六,这个时候是每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前面提到刘永行的例子,经济危机大家没有利润,他有利润,因为他在那之前做了一些调整,把效率做了很大提升。

  他讲过一个例子,他在上海的一个工厂,在92年到96年每年增长100%,那个时候他知道每个公司至少富余50%的人,花的钱至少有1/3是浪费的,但他不去管,因为那是扩张时期,如果管了,会影响速度,他很聪明地意识到,扩张不会永远继续下去,在96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他清理了不合格的工厂、不合格的人员,把每个人的效率提高50%。所以,等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习惯大手大脚的企业死了,他的企业活了。这时候你做提高效率,比平时容易得多,因为你平时没有时间做,那边客户排着队拉你的货,你哪有时间管谁效率高点低点,而且在那个时候推提高效益,推不动,大家都不认同,现在推,大家会认同。

  第七,这时候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机会。金融危机有很多理由把各种成本降低下来。降低成本其实也是提高效益的另外一个方面。

  第八,我在南方碰到很多这样的企业,做外贸挣了不少钱,这两年外贸不景气,而且觉得外贸不是长期的业务,停下来,做什么?这时候可能是你进入新业务的机会,因为有太多公司面临危险。

  最后一条,可能是企业转型和重生的机会。原来想做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反倒可以做了。

  按照杜拉克的说法,其实风险有两类,日常的经营风险我们天天可以看到,这里边又分成两种,可以承受的经营风险和不可以承受的经营风险。我要不要投资新的地方,要不要买那块地,要不要盖新厂房,你必须问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不是你能承受的,如果不是,你不要做。最有意思的风险,就是你不做一件事的风险,这个往往一般人不会想。做决策的时候,这个有风险,风险大我们不做,但是我们没有想不做这个事情风险怎么样。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西门子前总裁他到处讲:"你不去中国的风险远远大于你去中国的风险。""你不去中国你将来倒大霉。"事实证明,西门子前总裁说的是对的,我看到太多德国企业被中国救了。一个原来做印刷纸的小公司,如果没有跟红塔山合资,每年有几个亿利润,这个公司早就死掉了。就连德国大众那样大的公司,如果没有中国的利润,这几年可能是不赔不赚的。

  所以,我也想借着这个提醒大家,现在有经济危机、有风险,但不要过分削减销售营销上的投入。不要说因为花钱最多的就是销售方面、营销方面,现在不行了,我得把这个钱砍掉,盲目一刀切都切掉,你不做销售投入可能对你危害更大。

  做个简单的总结,老板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所在行业、所在国家、所在地区的天下大势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做老板的要花点时间研究大趋势,相信自己,不要相信专家,不要相信媒体。金融风暴,我们需要规避风险,抓住机会,很多机会是一闪而过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胆量。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