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创新不能靠一个点子或几个人或者某项目一蹴而就,要孕育出创新和支撑创新都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而这正是某些企业管理者所忽略的问题。

  当初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来是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而言,后来被当作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广泛传播。在今天,这句话借用到企业经营方面,则可以引申为“创新之火,可以燎原。”今天,先分享一个故事——

  阿西莫是一个天才,因为,在智力测试上他每次都是160分以上(据说美国总统布什大约只有50多分),一天阿西莫碰到他的老朋友,一个鞋匠。鞋匠说要考考他,阿西莫答应着。

  鞋匠说: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去买钉子,他左手按在柜台上作持钉状,右手对着左手作锤打状,售货员见状,拿来一把锤子,他摇了摇头,再一次重复敲打并用手指了指左手。售货员恍然大悟,于是赶紧拿来了钉子。

  鞋匠问,要是,一个盲人去买剪刀,你说他会怎么做呢?

  凭你的第一直觉,你说,他会怎么做呢?

  在我的测试过程中,几乎是100%的用手作剪刀状,并且有大部分的人会在第一时间里迫不及待地伸出手作剪刀剪东西状。

  你呢是不是也这样呢?

  大胆的说出你的答案。

  不用怕答错,因为,阿西莫这位天才也跟你一样,迫不及待地作剪刀状。

  鞋匠公布答案说,盲人又不是哑巴,他只需说出来就行了。

  我听说——法国学者查铁尔说:“你在做事时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打破思维惯性思维,是实现新增长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人们一般有三种思维方式,长期做实业的,已经习惯了理性思维,好比做算术题,“2+2=4”;从事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一般很擅长感性思维,对 “1+1=10”不会很惊讶(用的是计算机的二进制算法),已经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了;投资创业做生意,却是一门艺术,形同佛家的灵性思维,可以创造 “0+0=∞”(圈内的“0”加上圈外的“0”恰恰就是无穷大“∞”),能够化不可能为奇迹,实现原始资本的上百倍的倍增效应。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内部流行的口头语是“不可能”、“做不到”和“没有办法”,认为企业不可能实现快速增长,只能慢慢来,稳扎稳打,有多少钱做多大事,长期以往,就练就了一双“近视眼”和一个“平庸脑”,即使千载难逢的快速增长良机,近在眼前,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不敢去争取,总是与机遇擦肩而过,长期处于饿不着、撑不着的平庸状态。而有些企业则抓准机会,一跃而上,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那么,我们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呢?企业学习 讲师谭小芳认为,就是要有创新思维方式。

  思维是什么?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不在于智商的差异,企业运营也是如此,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力的企业主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而不具备基本思维力的老板,则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因此,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才是受益终生的头等大事。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企业中引入新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一种新的方法或一种新的设备,它很像发明,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但更多的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市场中,我们不必为创新而搞发明,因为,我国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创造性的方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翻开国家政府报告或企业集团战略规划,“创新”往往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这无疑是解放思想和变革 开放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宝贵思潮,让我们走出曾经的固步自封与闭关锁国。

  在白天气温高达45度,晚上又低至5度的津巴布韦,能不能建造一座不能用空调,但室内温度必须恒温在22度的环保大厦?逻辑上这个不成立,所以无法做到,但运用水平思维的交叉创意法就做到了,米克皮尔斯运用白蚁冢穴如何保持恒温而确保繁衍的原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不用电、气设备(空调)而能确保室内恒温 22度的东关大厦,把不可能变成了令人惊叹的事实。

  所以说,创新思维从何而来呢?我们要像佛教中的禅宗一样进行修炼。禅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用当代的语言来解释,即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

  我们鼓励创新的思想,我们更为强调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只有能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价值提升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种价值的提升需要我们将创意通过行动转化为一种成果。谭老师建议企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并努力为员工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这不仅包括创新所需要的工作条件,还应包括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激励创新的机制。

  但笔者同时认为:国内企业多数确实需要依靠创新来克服“马太效应”获得后发优势,但必须指出的是,创新不能靠一个点子或几个人或者某项目一蹴而就,要孕育出创新和支撑创新都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而这正是某些企业管理者所忽略的问题。具体来说,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1、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2、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3、营销创新

  事实上,只要多用点心,创意出击的时机随时都可能出现。例如,SARS疫情失控时期,台湾就出现了在夜市卖保险的景象,它就像曾经发生在十字路口拦车卖房子一样令人惊奇。这类创意营销法非常成功,有人创下每次来夜市摆摊平均成交五张保单的记录,虽然保费额度不高,但却让人见识了创意营销的功力。

  4、心态创新

  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 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创新制度建立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

  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事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

  即使在模仿基础上的积极改进也是一种创新、把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用于自己行业也同样是一种创新。然而这一切也都必须从打破惯性思维开始。希望我们企业突出金融危机重围的第一把火——创新之火,愈燃愈烈!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