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目前中国市场正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逐步放开的管制、市场化进程以及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都使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在很多行业,供方市场已经转变为需方市场,客户群日趋多样化,价值链发生根本变化。

同时,市场环境变化的加速也使越来越多以前的“沼泽地”变成“高速公路”。企业很难凭借一个固定不变的战略定位和既定的组织形式长时间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不断更新的能力、实现成功转型已经成为企业走向持久性成功的重要纲领。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很多公司都赚到不少钱。

然而现在,这些公司中很多已经意识到要取得持续的利润增长正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对很多公司而言,它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明确。

虽然很多企业表面上达到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企业的综合能力、战略制运、创新力、 执行力 以及流程再造等方面与成功的外国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新技术和突破性技术的出现、管制的放松、全球化的深入以及风险资本的盛行,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我们在与众多的企业领导人的交流中发现,他们日益认识到在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执行既定的战略规划变得更加困难。

企业必须不断面对各种外生的、难以预料的变化从而进行调整,甚至在一个战略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新的转型;而要应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就无法依赖一劳永逸的战略定位来取得长久的成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引导的转型内容要远远超过过往一次性的改变。虽然企业转型计划是出于某种因素驱动,但是转型却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而不仅是对原有业务模式的细枝末节进行修正,企业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这一点。

可以说每一次成功的转型都是系统的、彻底的转变,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决策和执行过程。

在国际上,那些最能持续地创造大量股东价值的公司,通常有大量和持续的创新,因为这些要素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从仅仅旨在形成和保持长期定位的传统战略转向对连续转型的重视以及对形成赢得每一场战斗的能力的重视。成功的公司往往投身于变化的过程当中,这些变化或大或小,一个接连一个就像不断转动的巨大飞轮那样带来持续的动力。

我们把这种在保持远景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适应连续和间歇性变化的观念和能力称作“韧力”(Resilience)。

许多中国企业在面临前景迷茫和需要做出战略选择时,以为做一两个战略项目、设立一个战略规划部门、找咨询公司咨询一下便可以解决问题。

可是很多时候,很多公司发现做完这些之后,情况并未有所改善,有些企业的业绩可能变得更差。

主要的原因是许多的中国企业(和咨询公司)还未了解到间歇性的战略规划动作和建立企业组织长期韧力的分别以及后者对于企业持续提高的重要性。

尽管“世界上任何两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企业仍具有相似性,某些特点也总是相伴相生的。我们根据企业的组织特性将企业分为七类:韧力调节型、随机应变型、军队型、消极进取型、时停时进型、过度膨胀型和过度管理型。

根据这种基于组织内在特性而不是传统上所用的规模或是战略定位等标准的分类,企业可以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组织内部的症状和这些症状之间的相互联系。

有时候,我们分别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却因为忽略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所以难以成功转型并获得持续发展。

通过为自身特性归类,能辅助企业更好地把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不是割裂开来看待这些问题或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成功的推进战略引导的转型。

为企业设定一个DNA类别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让管理者注意到他们组织中的断层和执行问题的根源。要想把这些发现转化为可行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管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鞭策》
[故事]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