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领导是需要绝对的权威,绝对的号召力的,当你在下属心中已经失去了那样的位置,甚至在下属的眼中充满了鄙夷,是会让自己死得很惨的。一个对领导没有丝毫不仅没有任何建设性的价值的员工,反而会成为的定时炸弹,特别是在内外交困的时候,这种离心离德一旦引爆就将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一旦领导与下属之间缺乏了基本的信任,说服协作伙伴之间为同一个目标去努力,就会变得越来越艰难,团队之间的主旋律无可避免地会演变成为办公室政治影响下的派系之争。
 
    一旦领导失去了下属发自内心的支撑,TA就只会把你当成是一个跳板,让他找到对自己更能认同的彼岸。为了实现更高的价值认同,甚至会做出出卖你的核心利益的间谍行为;而你在TA身上的投入,将只会不断积累对你的伤害之程度,注定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一旦你的下属存心与你为敌,TA不仅在工作的时候心猿意马,甚至会成为竞争对手的间谍,不仅是尾大不掉,甚至可能是养虎成患;随时有可能给你致命一击,更有甚者,会抓住一切机会,瓦解你的团队固有的军心,传播并放大端对内部的负面情绪。
 
    不管是企业内部的团队之间,还是企业外部的资金与服务协作,都建立在基本的信任之基础上,但那种信任逐渐变弱,向心力逐渐转变成为离心力。在离心离德的时候,即使是最为紧密的伙伴,都只会成为彼此的掣肘,而是不可能形成合力的。
 
    人与人之间,从给予厚望到出现遗憾,从信任到质疑,从相信其所做出的承诺一定会兑现,到宽容忍让,从理解其难处到不谅解其难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眼光问题,演变成为能力问题,然后又提升为道德问题与人品问题,一个领导假如对这个演变的过程漠视的话,就难以避免地要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从决策方向的谬误,到面对现实的过分乐观;从对内部人员政策的朝令夕改,到对于机构外部力量的过河拆桥;从胸怀与气度,到细节与技巧。从 财务风险 到法律风险,从决策力到 执行力 ,从市场潜力挖掘到自身资源的浪费。
 
    领导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让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虽然领导积极正面形象的失落很多时候是源于员工不成熟、或者某些员工品质本身就有问题。但也要怪自己选人用人方面的失误,对于那些有迹象可查的隐患与风险犯有失察之错。
 
    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或许会把你那些不为人知的糗事在不经意之间宣扬出去,并授之以柄,让你的形象从有马赛克变得出现瑕疵,当别人都在纠结于你的瑕疵,而忽视了你的那些值得称道的优势的时候,你就距离众叛亲离不远了。
 
    尽管作为领导主观上为别人,客观上也为别人做了很多贡献,但那些得到你的扶持与提携的下属,那些受到你的帮助与恩惠的人,却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却连恻隐之心都丧失了,TA们认为你是在自作自受,你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都是咎由自取。
 
    
 
    导致这些对你的内心伤害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是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
 
    比如,你所设计的目标,就是可以被攀比而不能形成独特的价值的,当所有东西都可以被量化计算,而你又没有达到对方预期的那个数量,那么对方注定会有怨言的。
 
    比如你兑现了所做的承诺,但让对方等的时间超过了你给对方所约定的时间,因而让对方感觉自己在既定预期之中,得到的是失落,而所得到的(即使有增值部分)都被认为是在弥补自己等待过程之中所应该享受的利息。
 
    比如你让对方所付出的,超过了你所要求的,或者是让对方感觉是额外有所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如加班之后,不仅没有得到加班费,连几句感谢的话,几点感激的态度都没有,那么你的下属就会感觉内心不平,觉得你不近人情,所以对你的感情也就逐渐冷却淡漠。
 
    比如同样数量同样时间付出同样多的人之间,所得到的也同样多,这在领导看来更或许是公平的,但对每个人而言未必就可以得到内心的平衡,因为每个人内心对利益的期待与对成本压力的承受力原本就是不同的,一碗水端平的大锅饭,并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内心平衡与感激之情。更不会形成良性循环的推动力。
 
    所以假如领导不想在下属心中丧失权威感与向心力,确实是系统工程。
 
    从对事情的判断到对人的选择,从对环境的改善到对制度的完善,从对流程的梳理到对平台的优化,从对客观风险的 管控 到对主观心理的研究。
 
    领导需要注意的不仅在于自己给与下属了什么,还要仔细权衡给与的关键时间节点,具体方式的选择,跟下属之间谈判技巧的把握等等因素。也只有如此,领导才不会成为下属眼里与心中的“傻X”,赢得相应的尊重。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