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治世”青睐管理者,“乱世”催生领导者。在越来越严重的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最需要高瞻远瞩的领导者。

    领导者是领路人 自从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那一天起,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已经分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监督与合作,包括经理层在内,这些人都是企业的管理者,其中极少数才是企业真正的领导者。领导者更多关注的是方向、战略等“愿景”,要将企业领向美好的未来;管理者则更注重战略实施、 绩效 达标、财务表现等“目标”,要将美好的愿景化为现实。

    

    企业的领导者有可能在企业中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比如担任总经理、董事长之类的职务,也有可能不参与企业日常 经营管理 ,但领导者一定是在关键时刻为企业掌握航向的人,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员工看到他就能够安心工作的那个人。

    领导者与管理者两种身份有时是合二为一的,有时却又是分开的,二者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领导者要为企业描绘一幅绚烂的愿景,而管理者一般负责将这个愿景付诸实施。做企业就好比是一次旅行,旅行中的领队需要知道去哪里可以欣赏最美的风景,而企业领导者最需要清楚的是要将企业带向何处,哪里是实现企业和团队价值的最佳位置。从本质上说,企业就是行业价值链上的一个节点,而何时将这个节点定位于何处,就是领导者的视线应该聚焦的位置。对于管理者,则需要在领导者的指引下,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巅峰。

    第二,领导者要为团队传输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而管理者一般更关注绩效指标完成率。领导者对企业的定位至关重要,而一旦确定这个定位,就要去实现。这其中不仅自身需要钢铁般的意志,还需要将这种意志传输给所领导的团队,让整个团队有必胜的信念,能够实现绚烂多姿的愿景。一幅绚烂的愿景加上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就等于给企业的发展定向,也就是所谓的战略定位,但这一切的美好愿景要变成事实,还需要对战略进行解码,由管理者带领团队一步一步地按照战略地图来实现。

    第三,领导者具备足以影响整个团队的影响力,而管理者一般更需要的是 执行力 。领导力是领导必备的一种气场,领导力的本质在于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对市场环境的敏锐判断和英明决策,这是对外的影响力;二是对团队凝聚力和方向感的掌控,具有领导力的领导才是团队的核心。作为管理者,既需要有影响力同时也需要有被影响力,既能够准确领悟领导意图,同时在团队执行力中起到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追随者造就领导者

    领导者抓住机遇的能力非常关键,但是果断与草率、英明与鲁莽之间经常是只有一线之隔。可是正如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0发布的《论未来领导力》中所说,“人们对机遇总有不同的看法,可是作为领导人,你必须作出选择”。

    当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是发挥领导力的时刻,也是领导者最经受考验的时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领导者要不断出选择。

    选择是领导者的生活常态。

领导者最需要两种人:追随者和知己。

    没有追随者的领导者不能称其为领导,领导者需要有一批追随者能够将他的决策变成事实。大概所有的领导者都有这样的感慨:他们需要的一群坚定的追随者,是一起为了理想而共同打拼的团队。

    经常听到企业领导者诉苦,说企业缺人啊!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如果追问一句,什么是合适的人才?他们的回答经常又普通得让人惊讶:努力就好。努力的人很多,为什么还这么缺人呢?其实,所谓的缺人,这是领导者心里孤独的直观写照。领导者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站得比一般人更高、看得比一般人更远。他们需要知己,需要能够倾心交谈的人。就如同桑丘对堂吉诃德的意义,远不仅仅是一个仆人。姑且不讨论堂吉诃德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仅从桑丘和他的关系来说,更多的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扶持和鼓励。领导者比一般人更需要理解,更需要有人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艰难。可是领导者和他的追随者之间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不愿或不能将内心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理解自己的决策,不仅能够按照他的决策执行,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人交流。

    领导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很多领导者都说,其实是最不愿意他的团队将他当作“领导”的。这是一个矛盾,领导者带领一个团队一起实现梦想,他必须做领导,可是领导者更希望他的团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四家企业任职的李开复曾经说过,“领导力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李开复在工作中“更习惯于将自己与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视作激励者、协调人或沟通的桥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督促者或命令中心”。

    这就为领导者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身边的人如何看待你,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所谓领导力是一种艺术,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心态与位置的问题。领导者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前提在于自己是否认识到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领导。这一方面取决于领导者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所带领的团队。

    作为领导者,如何提升领导力?

    首先,拓宽自己的视野。领导者自己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视野决定思路,能走多远关键在于看到了多远。从产业、行业、区域战略布局,到产品、市场、技术、 人力资源 等方面的 管控 ,都需要领导者具有长远宽广的视野。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决策,每做出一个决策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撑,这些都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视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就是领导力中的商机发现能力。

    其次,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如今的市场经济在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型,就是由传统的“大鱼吃小鱼”变成“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格局。比如GE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就是顺应市场形势变化,推行组织机构扁平化,压缩决策层级。杰克·韦尔奇曾经说:“怎么能期望一个穿着很厚的棉衣的人对温度的细微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呢?”让信息直达决策层,打造领导力中的商机管理能力,需要快速反应的组织机构设计。

    再次,辅导团队做出简洁实用的战略实施计划。领导者不应该自己做计划,做计划是管理者的责任,这是领导力提升中关键的授权艺术。领导者应关注通过这份战略实施计划想实现什么目标,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至于战略计划的实施,同样应该交给管理者。

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在辅导,也就是所谓的教练式领导。领导者必须明白,足球场上进球的永远是球员,而不是场边的教练,教练需要知道的是怎样能够让球员进球。

    最后,把自己当作团队中的一员。领导者是建立这个团队的人,所以绝不应将自己置于团队之外,而应该是团队中一个核心成员。领导者在这个团队中的角色是,打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平台,积极探索能够激发团队成员创造力和能量的创意和方法。团队的愿景是所有人的目标,不能仅仅将目标分解为枯燥的绩效指标,要让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明白他们对于团队愿景的意义和价值。员工工作的状态和对企业的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一份记载失败的成功者简历》
这是一位伟人的简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又一次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争议员;31岁,竞选选举人失败;34岁,竞选参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两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美国总统林肯。可以看出,在林肯的一生中,失败占了大多数,但最终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管理故事哲理
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与机遇,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越过坎坷,抓住机遇。而我们能否跨越必然经历的失败,就在于我们能否从心态上把失败当作我们奋斗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句号才会是成功。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