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www.ceo.hc360.com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这是一个快速奔跑的时代,欲望太多,速度太快,我们的身心人为的失去了平衡,被动的去适应不断变换的世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进入21世纪之后更具时代感,人生的智慧在于如何把持生存的和谐与内心的平衡,不要过,也不要不及!

    ——李根稳题记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冲击,时间好像也被瞬间的提速了。人们都在感叹岁月的飞逝。一天、一个月、一年就这样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功夫,有一个热点话题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世界——80/90后新生代,80后,一个到了而立之年的新型群体;90后,一个开始步入社会的新生力量,广受大家关注。

    有人说,80/90后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说,80/90后是创新的一代;有人说,他们充满活力、有思想、敢于创新;也有人说,他们遗弃传统、被西化、人性扭曲,大家褒贬不一。然而逐渐成为企业核心力量的80/90后,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大的挑战呢?还是可以把握的机遇?

    如今的80后,他们承载着来自于家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的三重压力;90后,他们接受着工作、学习、成长的三大考验。同时,他们在社会的建设大潮中,一部分还处在既是管理者又被60后、70后领导的夹心层。60/70后与80/90后是否开始出现矛盾?相互是否存在沟通的困惑?旧的管理体制对于思想活跃的新生代是否适应?在企业内部,如何实现团队稳定?将来作为管理核心的新生代管理者们未来的路又何去何从?

    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时常带着这些问题,与企业界很多成功的领袖一起探讨,也走进新生代的群体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有人这样描述过三代员工:60后员工是“头低头”,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领导,讲理想、讲责任、讲激情;70后员工是“背靠背”,他们现在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养家、房贷和晋升空间,有较强的职业焦虑感;80后员工则是“脸贴脸”,他们以快乐为导向,做着他们喜欢做的新新人类,他们热爱的是旅游、聚会、消费以及自我实现。

    对于80后新生代员工管理是多“管”还是多“理”?员工激励是用“薪”还是用“心”?张瑞敏曾在2005年末,一次中国企业家的高峰 论坛 上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感觉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方法,今天看来,都必须抛弃了,要采取新的策略……

    企业领导者在管理理念上、方式上、思想上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管理之路,针对80/90后新生代员工要建立一套“心式”的管理策略。所谓管理团队,就是管理人,管理人的根本就是管理他们的心,关注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改善不足,指导实践,防患于未然。实时、适时的疏导心理问题和思想困惑,做到因材施管、因人施教,就能平衡新生代员工存在的缺点和优点:80/90后普遍强调个人本位、更加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过度消费、人格分离、惯于好高骛远、工作不再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和惟一目的、情绪容易波动、抗压能力差、吃苦精神欠佳、单身子女被惯以自私自利的性格、思想容易走极端;对工作与生活有独到的看法,不会将工作与生活截然分开,不喜欢生活被繁忙工作打乱,在工作与生活中希望处理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不关心职场政治斗争,对权威也敢于挑战,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创造性,追求新道德,理性爱国,思想活跃,充满朝气,等等。

(以上评价为大众现象,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因此,管理就是沟通,一切要从心开始。新生代的思想受到了一些西方价值观的影响,造成了理想化和现实化的不断冲突,个人思想与集体思想的不断矛盾,生活和工作的相互交织,加之一些社会不良教育机构的过度商业化宣传,强迫过快的追求名利,导致了部分人人性的扭曲,在认知层面出现文化断层。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某知名企业就出现了员工连续跳楼轻生的现象,一度引起很多 企业管理 层的恐慌。这些现象的产生,更大程度说明心态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以及培养正确价值观对于80/90后新生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家庭的和谐、学校的教育、企业的管理务必要做到平衡与统一,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是一件利好大事。

    只有不好的领导,没有不好的员工,反之也一样。如果总是习惯性的站在对立面,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模糊了。80/90后新生代员工的心智比较简单,对说服型与影响力权威的接受超越了法定权威与强制性权威,喜欢公开化的阳光型管理和注重沟通的动员型管理。企业务必适当、适度、适应的建立一个完善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沟通和交流消除内心的消极和孤独因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激发自信心,适度肯定让其获得成就感,解决好新生代的能力和目标的平衡(现实和理想的负性冲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和谐。

    我们也常常与80/90后群体沟通、交流、分享,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思想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交谈多了,我们逐渐清晰了一个概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8090后新生代这里既然失效了。他们有些贪婪,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矛盾体,他们最大的悲哀是找不到痛苦的根源,很多人都沦为了“卡奴、房奴、车奴”,大家都喜欢“博客、拼客、淘客”,大家享受着“我月光、我啃老,我快乐”,大家习惯性“睡昨天的觉,上今天的班,花明天的钱”。浮躁的外围环境和急躁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失去了平衡点。很多人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其实“心就是道、道就是心”,心乱了,道自然就失去了。

    随着走访的企业越来越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令很多企业比较棘手:团队的疲软、凝聚力分散、以及创新能力不足。很多企业主发现,建立一支智慧型兼实战型的团队在现实中困难挺大。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管理问题出现多元化,人、财、物会失去平衡,发展出现堵车,双行道往往变成单行道,是疏通还是阻止,这就要找到问题的源头。

    为何中国的老师不喜欢学生提问?为何中国的领导不喜欢下属反问?为什么出现问题开会解决,发出不同的声音又很少?一个优秀的团队之中缺少不了“乾隆、和珅与纪晓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身边也必须有一个“魏征”先生。很多领导者的私心害人又害己,自己却不知道。例如招聘的时候,大多数领导者都习惯性的招聘自己喜欢的那类人,这就会导致团队成员思想同化性严重,遇到问题,需要不同的声音发出时,就感觉无力,所以中国的企业开会总是老板和领导话说的最多。

    优秀的企业总能够有效的平衡职位与地位的关系,对于8090后新生代也一样,需要多一些关心,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要平衡好“退”和“进”的关系。要注重他们的身、心、灵的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企业很是重要。

    故此,8090后新生代的领导者所具备的独有特质就自然的显现出来了:沟通力(“攻毒”)、引导力(“排毒”)、个人魅力(“杀毒”)。

这些毒就是心毒,心(灵)打开了,(思)路就通畅了,时间自然就会把问题解决。

    中国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未能沉淀出属于自身真正的文化、精神和智慧,近年来,在企业管理上出现了新一轮的“拿来主义”。外来的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被我们放在了墙上、笔下、制度中,那可是人家沉淀了几百年的结晶,如果我们不加科学的消化、吸收、变通,就会出现“全盘西化”的尴尬境地。企业学习、学习 的越多,发现反作用力越大,每次出现问题就找不到根源了。

    文化就是氛围,氛围就是风水。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如同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大家没有归属感(心累),领导失去号召力,企业缺乏竞争力,每个人不能够齐心协力,好员工就自然流失了。因此,不但要平衡8090后新生代的价值观和心境,其实企业领导者的也同样需要平衡!

    无须指责,做好榜样!

    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我们是前辈就有责任把好的精神和文化传递下来;我们是年轻一代就更要虚心进取,奋发图强,让我们自身强大,把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