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某个柿红飘香的季节下乡考察,遇上柿农正采摘柿子。教授发现老农并不是将树上所有熟透的柿子全部采摘,而是每棵树上都要留几个悬挂在枝头。教授大惑不解,便向老农询问缘由。原来,留在树上的柿子是老农特意留下给为柿树捕捉害虫的啄木鸟等益鸟过冬食用。危害柿树的害虫有数十种,而啄木鸟等益鸟会捕食这些害虫,义务担负起“树木医生”的职责,对柿树的丰产丰收,提高果品质量发挥重要作用。老农正是用这种传统的“投桃报李”方式回报益鸟,也正是这样一种方式有效地激励了益鸟在来年继续义务担负起这棵柿树的“树木医生”职责,对柿农与益鸟都是双赢的结果。柿农留柿,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运用于我们的
企业管理
实际大有裨益。
如果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像老农一样,保持一颗同理心,适时、适度换位从员工的角度思考,在制度设计与实际管理过程中,将企业所赚取的“利润”适当分配一部分给员工,在
薪酬
设计时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年终奖金依据企业年净利润与员工的贡献相应分配,给予员工带薪年休假福利政策,制度设计时广听员工意见集思广益……“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员工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必然增强,企业必然能够吸收并稳定留住一帮有能力、有意愿、有信心的员工,企业做久、做精、做大、做强则指日可待。
随机读管理故事:《尾数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个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员工,很多人前来应聘。招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三名优胜者参加面试。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它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样没表态。
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比较特别,是113.86美元。他解释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主考官听完,露出赞许的微笑。这名应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