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的一个管理原则就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也就是说公司经营者只管自己该管的事。

那么,如何界定“管”与“理”,并在“少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效率和效益呢?关键是把握好下面几点:

1、不信任是公司最大的成本习惯于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同时,部下就越来越束手束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而且会严重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宿感。

2、少去管

多监控国内不少公司都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也不缺乏良好的指挥流程,但如果管理者将太多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到“管”上,沉溺其中,乐此不疲,回头才发现,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地变得很复杂,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制度和流程也成了摆设。

3、坚持“无为而治”

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最理想的管理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也就是不管理。因为人人学会了自我管理,格尽职守,那些所谓的管理制度、条条框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管理者要做到大事“有为”,小事“无为”。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和过程阶段“有为”。

“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符合辩证法原理。“有为”是手段,“无为”也是手段,“治”才是目的。表面看来,“有为”和“无为”似乎是不兼容的,但作为工作方法来看,它们能够殊途同归,共同达到“治”的目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犹太人面试》
考官:请把我手中的笔推销给我。200考生199个都说这笔如何如何好,未通过面试,唯有一考生说:您正在面试我,没笔如何做面试记录,请买下它吧!该考生脱颖而出,通过面试!——与其告诉客户你的产品如何好,不如告诉客户这个产品正是他所需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