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杨轶清,夏燕燕 中国经营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浙商作为一个日益活跃的新商业群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全面准确地定义浙商,也是学术界和民间都感兴趣的话题。我认为大致可以按以下三个标准对浙商进行划分:

  一、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做人家不愿做的事”,即从事一些社会声望和评价较低的职业,如摆地摊、补鞋、走街串巷收破烂等;

  第二阶段是“做人家不敢做的事”,即所从事的经营是当时政策所不允许的;

  第三阶段是“做人家做不了的事”,这一阶段的创业对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存在不少门槛。

  二、“三代半”传承。

  第一代是30多年前开始创业的鲁冠球(专栏)、徐文荣、沈爱琴等人,他们早在变革 开放政策实施之前,就已尝试从商或经营企业。

  第二代是上世纪80年代创业的浙商,比如1984年起步的南存辉(正泰集团)和胡成中(德力西集团),1986年成立的传化集团等,现在影响力大的浙商,大多数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在1988年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之前,浙商创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

  第三代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的浙商群体,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涌现出了一批新兴民营企业。

  如果进一步划分,还可以将第三代周期内1998年以后出现的马云、孙德良为代表的新经济网络产业,归为第四代浙商。

  三、四大地域板块。

  即温(州)台(州)、宁(波)绍(兴)、杭(州)嘉(定)湖(州)及浙中板块。温台商人的流动性、迁徙性是浙商群体中最强的,他们还具有强烈的抱团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所创办企业的产业稳定性也是最强的,往往是朋友之间相互复制、代际之间进行传承,其轻型化的产业结构特征则较为明显,如眼镜、打火机、皮鞋、服装、低压电器等,都是温州轻工产品的典型代表。

  宁绍商人的最大特征是机敏而务实、低调。其中绍兴商人创办的企业,往往产业规模比较大,末端产业比较少,产业组织化程度比较高。

  杭嘉湖地区作为鱼米之乡、江南水乡,生存压力不大,所以当地浙商冒险意识相对较弱,选择外出经商的人较少。但由于当地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人口素质也相对较高,往往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企业密度也比较高。

  浙中板块,最典型的就是以义乌为核心的盆地地区,该板块以义乌商人为代表,既有浙南温台商人的特征,又有浙北杭嘉湖商人的特点,总体而言,企业个体数量多,产品的辐射力很强,但本地大型企业较少,产品规模小,产业的流动性也不足。

  换一个角度观察,30多年来日益兴盛的浙商,也有三大发展软肋。

  一是文化性的弊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使浙商形成了“人人做老板”的文化,这就导致一个原本可以做到10亿元或数十亿元规模的企业,往往一分为几,难以做大。

  二是不善于真正的合作。内部管理上,不少企业家只相信自己人,任人唯亲唯熟,不善于引进职业经理人,即使引进也对其不放心、不放手;外部合作上,表现为缺乏产业协同,不少产业集群内部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三是品牌创新意识比较弱。对以差异化和树立品牌为特点的创新竞争还不够积极,多数是本着拼价格的想法。

  作者为浙商研究院副院长,夏燕燕采写整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复印纸的困惑》
老板叫一员工去买复印纸。员工就去了,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一个买复印纸的小事,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道,员工执行力太差了!员工心里会说,老板能力欠缺,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
点评:
行事前一定要做讲清结果,讲清后果,沟通到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