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请你试想一下中国的省长州长中有一半是女性,而且是平均年龄50岁以下的女性,你是不是要骂提问的我是个不了解国情的傻瓜笨蛋或者是女权主义者呢?不过,这个问题在我生活的澳大利亚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38岁的Lara Giddings女士这周一(1月24日)宣誓就任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第44任州长,是塔州第一位女州长,也是澳大利亚六个州现任州长中的第三位女州长。其他两位分别为冷静面对前两周洪水泛滥的昆士兰州州长Anna Bligh(50岁)和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州长 Kristina Keneally (42岁),加上去年当选的女总理49岁的Julia Gillard,这四位澳大利亚工党各地领袖的平均年龄为44.75岁,其中Lara和Julia均为未婚。对了,澳大利亚还有一个68岁的女总督Quentin Bryce,再算上商界中澳洲电信(Telstra)董事会主席Catherine Livingstone 和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首席执行官Gail Kelly等等,在澳大利亚政坛和商界女性领袖的比例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确较高。同样作为女性的我没有在此炫耀澳大利亚女性地位崇高的意思,而是想说说这些女性上任的背景。
Lara上任的原因是前任男州长David Bartlett先生主动请辞,她作为副州长被推选接任。而David辞职的理由是一周七天的忙碌工作与他希望成为两个年幼孩子好父亲的愿望不兼容(他上周日在Facebook上公布的辞职宣言上原话是 “working seven days a week and wanting to be a better father for Hudson and Matilda has become incompatible as the children are growing up”),他宁愿退居党内做副手的位置换得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他的这一选择估计会让许多中国崇尚 “先天下之忧而忧”相信任重而道远的弘毅之士不能理解,也可能让不相信这一简单理由的复杂头脑觉得他肯定另有隐情。然而众多的澳大利亚人民包括我本人的确相信这是一个十足充分的理由,因为这是一个讲究人性的社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都不能尽职尽责,你又如何能相信他对他人对社会能全力以赴尽忠职守呢?我们对他个人的决定当然不能表示反对,但我们也会回顾一下他的政绩。David是民选的州长,然而在去年年底当选州长仅10个月的时间他的支持率已经低于30%,如果没有绿党的支持他的威望早已不如在野的自由党了。所以Lara女士实实在在是临危受命,未来三年将面对的肯定不是轻松的日子。
Lara当然不是澳洲政坛上第一位临危受命的女性。现任的其他两位女州长和总理其实都曾面临类似的局面勇挑重担,只不过Anna和Julia之后都幸运地凭实力正式当选。而她们的前辈上世纪90年代维多利亚州前州长Joan Kirner、西澳州前州长Carmen Lawrence还有北半球加拿大前总理Kim Campbell等临危受命帮人收拾残局之后就没有这样的好运,全部在竞选连任时败北。新州州长Kristina是工党近五年任期内推选的第四任州长(前三任全部为男士),目前正处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能否连任还是个未知数。商界中也有类似案例,比如澳洲James Hardie 公司深受石棉官司影响时任命的主席Meredith Hellicar 和美国Lehman Brother 投行的首席财务官Erin Callan接手的都是装了毒酒的金杯。
最近英国有个商业调查报告显示在西方国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当选一些“安全”的职位,但面临危机和明显输局的时候女性比男性通常得到更多的支持。这到底是女人比男人更有实力和毅力去收拾残局面对困难呢?还是男人们不计较女人的无能找个替罪羊来脱身呢?
一直以来玻璃天花板是无处不在的。即使现今的跨国公司都有一条多样化和包容性(Diversity & Inclusiveness)的指标,女性在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中的比例是考核标准之一。这本来是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好事,但当你作为其中一员听到男性高管意味深长地谈起这一指标时还是会有些不自在,仿佛觉得自己这个位置不是凭实力得来的而是为了满足这指标的滥竽充数。我有一个在19个国家工作过的男同事作了一个总结,就是获得同一高位的女性论实力至少要比男性高出30%。我不知道他的数据来源,但我不否认这还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即使在澳大利亚这个拥有女总督女总理女州长女市长地大物博人口不多的国家。
虽然大部分女性还是更愿意选择简单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能够拥有数位临危受命的女性还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生活在其中女人们的快乐指数,我相信一个让女性从容快乐的社会才是一个成熟健康的社会。我也相信这世上从来不缺少优秀女性,只是希望有更多从容快乐的女性,手里端的都是盛着美酒的金杯。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