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4日    钱科宇 博客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文/钱科宇

生产总监A每周一巡检全部厂区,结束后将检查到的不良现象列出一张《整改意见表》,分别写明“现象、整改措施、责任人、完成整改时间、检查人签名”这几项。你觉得这样的做法能否做到有效管理?

生产总监B也每周一巡检全部厂区,所不同的是,他的手里是一张《点检表》,把所有需要检查的点位都列出来,没有问题的就打钩,有问题的照A总监的做法也列出一张《整改意见表》。

你觉得B的做法与A的做法有何不同?

思考后,再往下看……

B相对A,他的整改表更全面,不会有遗漏的盲点;而看了A的表,却可能还有遗漏的问题点。

A的思维逻辑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B的思维逻辑:是应该做哪些?已经做了哪些?哪些还没做?应该怎么做?

B的做法是先定标准,再找差距,再做计划;

标准其实就是目标,两者的定义是一样的:都是执行主体想要达成的结果。只是标准是一种常态化的目标。

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重点,是先要设定想要达成的结果,然后再考虑做什么,是倒逼计划的产生,这就能保证计划的质量,也保证了资源用在“刀刃”上。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钱科宇课程
钱科宇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