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专家:曾任通用电气(GE)业务发展与并购部中国区总监;霍尼韦尔(Honeywell)业务拓展与并购部亚太区总监 《公司并购操作管理》《海外并购》《并购谈判》《股权投后与整合管控》《市值管理》《财务解析与业务决策》《海外上市》《跨国本土化管理》 《跨文化/跨职能的团队领导力》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3月09日    程海晋博客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重庆啤酒2013年3月,重庆啤酒接到股东嘉士伯香港的通知,嘉士伯香港拟对重庆啤酒实施部分要约收购,要约收购价格20元/股,溢价约为26%,占重庆啤酒总股本30.29%,交易资金总额约为29.32亿元。此次要约收购后,嘉士伯最多控制重庆啤酒60%的股份。
一家中国地区性区的啤酒公司被外资收入囊中,引起业界一阵唏嘘。媒体的关注点集中在中国民族品牌啤酒还有多少能够继续生存,但很少有人深度分析为何重庆啤酒会沦为外资的并购目标。
 
一年多之前,重庆啤酒引起投资界关注的不是因为啤酒有多么好,而是重庆啤酒对尚处于研发临床阶段的乙肝疫苗的投资。一家名字叫啤酒的公司被资本市场列入医药行业,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回顾历史,重啤之所以有今天被收购的结果,起因正在于重啤对治疗性乙肝疫苗的收购与投资。
 
1998年重啤以1435万元收购佳辰生物,目标是该公司正在研发的乙肝疫苗。2003年乙肝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在北大医院进行。借助乙肝疫苗概念,重啤吸引多家机构投资者大举购入重啤股票。 1998年起,重啤股票一直推销乙肝疫苗概念,股价由1998年10月26日的2.13元,升至2011年11月25日的81.06元。累积上涨3705%。
 
无论是重庆啤酒还是股票投资者都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研发医药最基本、最大的投资风险 - 研发药超低的成功率。
 
一个新药从发现阶段诞生,需要经历数个研发试验和临床阶段,前后历经十多年,最终能走向医药市场的可能性极低。一个公司想通过研发新药获取高额收入和利润,投资者需要观察该公司的核心研发能力以及在各个研发临床阶段的新药总数。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每年通过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进行多领域、数量巨大的新药研发,以期获得一两个新药的最终“成活”。即便全球巨头如辉瑞,年年投入巨额资金,也未必能收获具有一定销售规模的新药。小型生物医药公司没有全球医药巨头们的研发规模,因此他们主打的是在某个领域的核心研发能力。与两者相较,重庆啤酒既没有核心研发能力(本来是做啤酒的,没有任何制药经验),在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和研发新药的数量方面,也没有任何突出之处。此外,从一开始,重啤的研发新药就只有一个。指望靠一个研发新药能最终成为上市新药,这个“成活率”低得可怜,更不用提乙肝疫苗本身是全世界西药强国尚未突破的一个领域,而中国医药企业在世界医药业中从来不具有极强的研发能力。重啤对乙肝疫苗的投资,无异于连续多年的赌博。
 
在重啤股价狂跌钱,无论是重啤还是机构投资者及散户们,对于新药研发的风险视而不见,继续炒作重啤所谓突破性的乙肝疫苗产品。到了2011年12月8日,重啤宣布疫苗没有获得应有的疗效,股价从最高点的每股83元一路狂跌低不到20元,12月11日,重啤市值缩水250亿。此时,国内资本市场才又把重啤从医药类股票划到了啤酒行业,并按照啤酒行业和重啤的主业现状,重估重啤股价大约在15元。
 
反观嘉士伯乘虚而入。2008年嘉士伯通过收购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而获得重庆啤酒17.46%的股权。2010年6 月,嘉士伯以40.22 元/股价格击败其他对手取得重啤12.25%股份。而2013年的要约收购,嘉士伯收购重啤30%多股权的价格低至每股20元。可以说,重庆啤酒对乙肝疫苗的投资与炒作的失败,不仅提供了嘉士伯收购重啤的一个绝佳机会,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嘉士伯最终的收购成本。
 
试想一下,如果重啤从1998年以来没有把大量资金和资源投资在乙肝疫苗上,而是持续投入到啤酒业务的发展之中,到2013年重啤的啤酒业务必然远大于被收购前的规模和业绩。嘉士伯要收购,也需要三思而行,即便嘉士伯要收购,其收购价格也不会如此之低。
 
企业发展“不务正业”,轻率投资,极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新业务的回报率极低, 甚至血本无归,拖累企业。旧有主业由于成了新业务投资的“提款机”,连续多年被“抽血”抽得奄奄一息,核心业务优势逐渐丧失。结果企业是两头落空。如今很多企业由于本业利润逐年下降,不去强化核心竞争力,反而不惜代价和巨大的行业风险,贸然进入陌生的房地产,在宏观经济和政府调控政策压力之下,其后果不堪设想。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这些企业很有可能沦为并购目标。
 
就在我们大喊“狼来了”警告外资对本土企业收购的步伐之际,我们本土企业是否该首先反省一下自己的经营方式。
 
不注重行业投资风险,只在乎概念炒作和资本游戏,那么重庆啤酒被低价收购的案例,还会在其他企业身上发生。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程海晋课程
程海晋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