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1日    福布斯中文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Namely首席执行官马特·斯特拉日有更多的资本与Workday较量。(图片来源:Namely

通常来说,如果一家初创企业在90天内完成了两轮筹资,这有可能是哪儿出了什么大问题,不然就是一切进行得太顺利。对于正在与市值160亿美元的Workday进行较量的人力资源初创企业Namely来说,这么快完成一轮筹资可能是个积极的信号,也让这家初创企业的估值迅速翻了一番。

Namely公司周四宣布,在三个月前融得的1,200万美元的基础上,该公司已经又筹集了1,100万美元。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True Ventures、勒雷希波风险投资公司(Lerer Hippeau Ventures)、Vayner/RSE和格林斯普林全球合伙公司(Greenspring Global Partners)。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该公司的估值达到了8,000万美元。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斯特拉日(Matt Straz)称,Namely公司进行本轮融资并不是出于必要,而是因为B轮融资一结束,该公司好于预期的第四季度强劲业绩就吸引了外部投资。斯特拉日把这种成功主要归功于Namely公司在2014年7月推出工资表功能后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

“在云端和内部销售出现前,企业不可能真正搭建终端到终端的人力资源平台并推向市场,”斯特拉日说,“这个领域的利润一直很大,证实了我们在几年前的预测。”

Namely公司的目标客户就是斯特拉日所说的中间市场,也就是拥有20名到1,000名员工的公司。Workday通过吸引大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其他初创企业则瞄准了小公司。但是斯特拉日认为,要找到真正付钱的客户群体,中间地带才是利润最大的市场。

目前为止,这个策略到似乎很奏效,Namely公司公布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销售收入增长了700%,平均交易规模增长了两倍。目前,Namely公司在2015年的预估订单交易额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经纬创投合伙人大卫·斯科克(David Skok)说,Namely公司迅速得到追加投资,是因为该公司目前阶段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投资者最初的预期。斯科克说,想要保持竞争优势,“他们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而Namely公司必须在销售方面非常积极、非常迅速。”Namely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一些大公司,比如NetSuite,这家公司在2013年收购了经纬创投此前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投资的TribeHR公司,并通过其他初创企业和甲骨文(Oracle)和SAP等潜在大型企业打入了这一领域。

斯科克认为,这些公司和Namely公司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Namely的软件是按照让本公司员工也想使用这一标准来开发的。“我不知道那些注重于打造大众产品,而不是开发有针对性产品的的企业要如何生存”,斯科克提到了Workday和目前市场上的其他同类公司。“我很难以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设计一款根本没人想使用的产品。”

与此同时,Namely公司迅速为纽约总部的工程团队增加了人员,工程团队现在拥有100名员工,20名员工组成的销售团队可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增加到50人。由于Namely公司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这家公司可以考虑小规模的战略收购。

不过,该公司仍然计划保持相对较低的资金消耗率,这样就不必在此后的12至18个月里再次融资。斯特拉日说,那些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才能从新客户身上赚到钱的企业业务通常会在支出方面遇到困难;Namely公司现在还“远远低于” 客户获取率标准。

Namely公司现在可以专注于一项有望带来利润的新功能,以及在美国各个州成为授权经纪人的办理流程,这通常要耗时数月。

这意味着该公司要雇佣大量的新员工——Namely现在有了足够的现金来支付这笔可观的费用。

“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的五年里成为纽约市科技行业最大的雇主之一,”斯特拉日说,“这个商业领域还没有足够的创新举措。”

译  孟洁冰   校  Lily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