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8日    : 新民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亿万家产如何分配?盘点台湾亿万富豪传家之道

首富辞世,亿万家产,如何分配?豪门传家秘辛,财团后续发展门道……前首富蔡万才去世,类似新闻近来占据台湾各大媒体版面。作为富邦集团的总裁,蔡万才令外界津津乐道的除了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外,还有对后代的教育理念。对王永庆、郭台铭、蔡衍明这些台湾亿万富豪来说,传家之道也是人生另一门艺术。

蔡万才:默许二子“分工不分家”

蔡万才是台湾第一代企业家中,罕见的台湾大学法律系高才生。蔡万才不是白手起家的富豪,他是台湾老牌财团国泰集团五兄弟中的老四。当初国泰分家,蔡万才分得的版图最小,但连续抓住发展机遇,他成功实现三级跳。

蔡万才当年给企业取名“富邦”,意思是富足的家邦,如今在岛内的事业涵盖金融、电信、零售、建筑及娱乐等,由两个儿子蔡明忠、蔡明兴分别执掌。在蔡万才的默许下,蔡明忠、蔡明兴早已宁静分家,采取“分工不分家”机制,独立分割股权。在蔡万才积极介入下,蔡家兄弟十来年维持现有分工模式,一起开高阶会议,决策时各有分寸,对方的事彼此第一时间就知道。

陈水扁执政期间,蔡万才因看不惯吴淑珍出入股市,而与陈水扁叫板,并由此获得“硬气老板”之称。而蔡万才的硬气,不仅在公司管理方面,他教子严格也名声在外。每周一中午,蔡万才固定听儿子进行午餐汇报,儿子要向老爸报告一周大事。蔡万才每一个数字都盯得很紧,让两个平常个性活泼爽朗的儿子,坐上每周一次的“父子汇报”餐桌时,都战战兢兢。

点评:为使家族事业永续传承,蔡万才一直都要求两子持股、管理都平均。蔡家“平均哲学”的有效运行,也让富邦体系企业发展甚好。

王永庆:信托管理家产,百年不分家

尽管王永庆已经去世许多年,但这位白手起家、地位无人能及的台湾商界泰斗,一定不会被遗忘。以生活勤俭著称的王永庆,除了将台塑集团缔造成为亚洲最大的制造集团外,其布局多年、构思深远的接班制度也令外界难忘。

王永庆确立的接班制度中,有两大核心主张:第一,只问信任不讲亲情辈分;第二,股权更集中,利用庞大的美国资产对台塑四宝(台塑石化、台塑、南亚、台化)股权进行控制。王永庆做了一个很难也是台湾企业家前所未有的决定,把所有财产交付信托,并立下一个永远不得解散的规则,让后代子女无法从遗产中取出一毛钱。

点评:王永庆要的是台塑家族百年不分家,成为台湾第一家庭。尽管后来发生儿子跨海打官司争遗产事件,但并不能掩盖这位“经营之神”的传承艺术。

郭台铭:父子“软硬结合”一起拼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声称要工作到80岁,但再婚后留给家庭的时间明显增多。曾在外独自闯荡的大儿子郭守正,这两年已接任鸿海子公司董事长。过去为让儿子磨练,郭守正放暑假时,都会去工厂见习,而且必须从最基层做起。郭守正上任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其在数码行业的经验,结合鸿海硬体生产的优势,打造鸿海“软硬结合”的新业务方向。

点评:除了替知名厂商代工,近来郭台铭还积极拓展电子产品通路,其中重点在于首创采绑约销售,他要将儿子最爱的数码内容捆绑出售,创造父子俩在业务上互相配合的空间。

蔡衍明:儿子高中读完就接班

台湾零食大亨蔡衍明接班时只有19岁,但他手法巧妙地将一家金枪鱼罐头制造商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米果制造商。作为进军大陆市场的台商先驱,蔡衍明对商海的起伏跌宕深有体会。有鉴于此,蔡衍明在培养长子蔡绍中时绝不娇生惯养。他的两个儿子蔡绍中、蔡旺家均是到海外读完高中,直接就被送到家族企业上班,没有接受常规的大学教育。

蔡衍明希望这样可以让儿子更好地承受商界的压力,因为没有大学学位,他们会有压力,要在知识方面赶上他的员工。蔡绍中自己也说,没上大学其实影响不大,通过参与企业管理,提早融入企业,让他更加懂得靠团队来壮大企业。

点评:不让儿子上大学,估计没几个人有蔡衍明这种魄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