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2日    IT时代周刊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IT时代周刊编者按】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最近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时,对目前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现况和未来等话题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阿里巴巴的超高利率润模式存在隐患,卖家无法赚到钱,这种商业形态是不合理的。另外,未来中国非常可怕的是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出现闭关锁国,“我们最不能得罪的人首先是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在特别繁荣的信息化革命的同时,很有可能出现闭关锁国背景下的寡头竞争。以下是他的观点:

 


 

阿里利润率超高背后模式存隐患

我查了一下去年阿里巴巴的财报,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它的净利润率是44%,去年全年是43.8%,这个利润率已经跟卖白粉差不多了。腾讯因为做网游利润也很高,但即便这样腾讯2004年上市到现在10年了,净利润率也没有超过36%。阿里利润率这么高背后有什么问题呢?现在淘宝上的卖家大概有几百万,当然淘宝现在拒绝公布这个准确数据,我预测这个数据大概是600万到800万之间,这已经是很大的数据了,中国现在的个体工商户大概3600万,而淘宝上的卖家大多都是个体工商户,也就是说中国有20%的个体工商户在淘宝上开店卖东西,但问题是这部分人里面大概80%是亏损或赚不到钱的,这就是个大问题了。比如说,我前不久遇到一个老板是做鞋子的,去年“光棍节”他在淘宝做了6000万的营业额,但是广告费就交了2000万,再加上各项成本,最后他反而是亏损的。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商业伦理的问题,就是你做平台的、你开菜市场的人赚了钱,结果那些卖菜的人、种菜的人却没有赚到钱,这种商业形态是不合理的。

未来最强的是控制流量的那些人

如果中国现在还处在PC端时代的话,那你革京东的命、革马云的命的空间还挺大的,PC端容易浏览嘛,但现在到了手机端时代了,到了手机端的话,人的选择越来越低,你手机屏幕只有那么大,控制流量的那个人,他就是最强的人,你生产全世界最牛逼的商品,你没办法让消费者知道还能干嘛,你要让消费者知道得花非常高的成本,那你的利润就被流量给控制住了。所以我很担心未来中国会在手机端、移动互联网端出现流量寡头。你看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面,出现了大规模的并购案,腾讯、阿里、百度都在大规模的并购,他们并购什么东西呢?都是在并购流量、并购入口。以后中国消费者会面临到的一个情况就是,当我们打开手机,你脑子里想得到的入口比如搜索、地图、美食、购物、新闻、视频等等,都被两三个人、两三家公司控制住了。这是挺危险的一件事情。

中国有可能在互联网领域出现“闭关锁国”

未来中国非常可怕的就是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出现一次闭关锁国,然后我们最不能得罪的人首先是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如果你得罪了他们三个人,可能在网上就搜索不到你了,也就意味着你在互联网意义上是“不存在”的,然后你的任何产品、商品、作品都没办法被呈现在互联网上,这个其实是某些组织特别愿意看到的事情,他只要控制这三个人就行了。所以我们要看到,在特别繁荣的信息化革命的同时,很有可能出现闭关锁国背景下的寡头竞争。如果Google能进得来,Facebook能进得来,Twitter能进得来,那这个市场就是全球化的竞争,这种信息壁垒还很难形成,一个人也很难被屏蔽掉,你在这个市场不可以,就可以到那一个市场,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另外一个市场。

【IT时代周刊编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语境。在这里,傍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一步登天,反之,地狱之门或许悄然为它们打开。不想生存在BAT寡头的阴影下,就必须签订城下之盟。而随着3家公司的谋篇布局走入深水区,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二马一李”的收购大战,势必还将继续。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不容乐观。【责任编辑/刘佳庆】

吴晓波,财经作家,微信公众帐号“吴晓波频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 ……
阅读更多【阿里巴巴】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