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英才 作者:岳伟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在三年的卧薪尝胆后,终于将“多品牌战略”否定。

9月12日晚,上海黄浦江码头,绚丽的灯光、迷你的小酒台、美女DJ打碟,这个充满小资气息的派对,是国产汽车制造商奇瑞的新车发布会。

“此前奇瑞并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标准流程,现在就是要改变一切。”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这番话主要谈及产品领域,但在上述的环境下讲出,也颇为应景。

然而,这种改变却并不容易。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对《英才》记者表示,始自2012年底的战略转型,包括研发、制造、采购、营销领域都在逐步调整,奇瑞正在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化标准流程的大体系。

此次转型,奇瑞是在反思过去的16年,最终得出“回归一个奇瑞”的思路。今年推出的两款新车都是整合资源后的产物,它们成功与否将是检验企业新体系建设的关键。

路径纠错

谈起“转型”,尹同跃回忆,在2007年100万辆庆功大会之后,他就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

不过当时“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思路,确实让奇瑞尝到了甜头,2004—2010年,奇瑞年销量从8万辆增长至68.2万辆,虽然2008年因金融危机有小幅下滑,但因国家产业刺激政策,2009年奇瑞又恢复高增长。

与此同时,奇瑞基于“品牌向上”的考虑,2009年又提出“多品牌发展”战略,推出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品牌,并规划出了30余款新产品。

但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英才》记者表示,无论是多车型,还是多品牌,其本质依然是通过更多的品牌和产品占领市场,这一目标是没错,但路径却走错了。

尹同跃也承认错误:“急于求成使我们的研发、产品及渠道资源都相对分散,我们现在不再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从指导思想,组织架构等各领域彻底变革,统一流程,突出奇瑞技术特点。”

对此,黄华琼介绍,目前研发走在了最前面。在新的体系中,奇瑞放弃逆向研发思路,全部正向开发。

实际上,此前包括奇瑞在内的自主品牌在开发车型上主要是逆向开发,即看到人家哪一款车好卖,就把车拿来拆解,画出图纸再造车,再到市场找消费者。不过这种方式无法在前期控制成本,当成本高企,品牌又达不到高度时,将会挫伤品牌和企业。奇瑞以往的转型并没有对此改变。

而正向研发最大的好处就是,奇瑞可以从开发源头上对未来的产品价格进行控制,如丰田的精益生产一样。根据尹同跃的想法,正向开发将来会逐步变成奇瑞的一个管理理念,针对以往的产品,奇瑞也会逐步建立起这样的整套管理体系。

但黄华琼坦言,这种转变在初期是很艰难的,但当第一款产品出来后,依据同一标准,以后的产品将会很快出来。经过更新后,2016年奇瑞全新的产品系列将会形成。

盈利待考

如同“一个福特”理念一样,奇瑞在三年的卧薪尝胆后,终于将“多品牌战略”否定,将除开瑞外的其它品牌划分至奇瑞母品牌旗下,开瑞剥离到奇瑞控股旗下。

奇瑞的转型刚刚有产品问世,见效益的时间现在还未可见,不过奇瑞已为自身提出了盈利目标,即公司中期利润率目标为5%左右,但尹同跃也并未透露具体时间。

上述专家对此表示,奇瑞的确拥有转型的决心,但现在并没有把握。因为奇瑞的问题涉及从研发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品牌和技术的提升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些都需要奇瑞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

从目前的销量、盈利来看,奇瑞还未走出困境。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奇瑞一共卖出了22.28万辆汽车,其中除了QQ、奇瑞E5和风云2,其它轿车车型销量均出现大跌。而且虽然QQ可以进入微车市场前三名,但该级别车型的市场份额仅为4.1%,且利润微薄。以往自主品牌“老大”的排名已经跌至了第六位。

销量下滑的同时,其企业盈利更不理想。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8年起,奇瑞一直依靠政府补助才能盈利,如果扣除该项,奇瑞近五年的营业利润实际分别为-1.56亿元、-5.61亿元、-6.14亿元、-4.15亿元和-3.4亿元。此外,由于借款额度的逐年攀升,奇瑞的资产负债率也常年超过70%。

业内普遍认为,奇瑞现阶段主要依靠非主营业务收入(包括政府补助、索赔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产生利润,这对其今后发展很不利。而且奇瑞除了在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方面的巨大开支外,近几年在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上的开支增大,也是其营业利润持续亏损的关键原因。

黄华琼对此坦言,虽然销量下滑,盈利预期不明,但为了追求品质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奇瑞甚至不惜跌出前十名。但奇瑞今年的目标一定是保增长,而体系建设的成果,要到2015年后才能显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