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王育琨 上海证券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一手理念,一手产品”,可能是所有后继者接班要面临的课题。他们需要静心思索:我到底要传承什么?我到底要创造什么?我和平台的最终价值到底是什么?
 
  楼明的路,跟一般的富二代全然不同。他没有选择高等教育和留洋欧美,而是去当了6年兵,养成一身正气,特别能吃苦,特别讲感情。其后短暂的公务员经历,让他确信那不是他要的生活。于是,1999年就加入广夏跟着父亲楼忠福当助手。
 
 
  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他发现建筑业可以通过整合一些上游的材料供应来做利润增长点。看好广厦巨大的业务量,他提出组建一个材料公司。凭着对产业链条上利润区的精准计算,他说服了父亲。2000年3月,他创办了万福建材有限公司。三年后,万福的业务量达到了10亿,迅速成为集团的骨干企业之一。
 
  2002年楼明出任广厦控股总裁,2006年担任广厦建设董事长,2010年,担任广厦控股董事局副主席(主持工作)兼总裁,2011年担任广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接班后的楼明对父亲充满了崇敬之情:“我父亲有非常超前的理念,很早就准备交班,十年前开始培养我做总裁。他的主张是:用人不避亲,有能力的人一定要用;如果孩子没能力,就做股东,保留产权。”
 
  楼明从创业开始,找到了对企业的感觉。在企业经营的实践中,父亲成了他的良师益友。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做决策时千万不要表态太快,要‘快一步,慢半拍’,不懂的要虚心地问。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别人的请示一定要考虑好了再回答”。
 
  一般来说,企业家的亲子关系都有点疙疙瘩瘩。为什么楼明如此对父亲敬服?你若问他,最佩服的人、偶像企业家、最智慧的人、最具品德的人等等,他都会脱口而出:父亲。这是最为触动人的地方。
 
  一般理解的企业传承,是企业的平台传承,财富传承。而楼忠福、楼明父子的传承,却展现了资本传承的温柔一面:一种家族亲情的传承,一种家庭伦常的传递,这让人倍觉温馨。
 
  楼明独特的经历,让他对父亲有了莫名的亲近感与敬服。他不只是知道产业、资本、供应链、商业模式这些硬性的东东和指标,他还从父亲那里体悟到诚信、谦虚、尊重、勤奋、胸怀和责任等等更为真切的东西。他知道,这些东西,才是万源之本。
 
  所以,企业传承,在楼明心里首先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平台、对员工、社会、对父亲、对家族的责任与承当。一个本来精瘦的小伙子,因为没有长时间打篮球,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身子渐渐发福。
 
  楼明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守业者,而是创业者。他接手广夏后,义无反顾地带领着广夏转型,从房地产(行情 专区)公司转型为以能源、金融、城市运营为主的新型集团。广厦转型的最大亮点,莫过于舟山能源黄泽山石油(行情 专区)中转储运工程项目。起初,项目遇到很大阻碍。楼明挂帅上阵,带领广厦能源集团苦心奋斗,终于在2011年11月2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在一般的工作条件中创造了不一般的成绩”。楼明一手打造出优秀的广夏能源团队。
 
  楼明说:“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希望广厦在我手中,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不仅要早日把广厦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还要能够早日进入世界500强”。
 
  被一种巨大的外力推着,楼明跟着惯性往前走。10万人的团队,他要奔着规模和速度的目标,抓紧前进。他没有看到,危险正在逼近。
 
  真正的挑战,还在于广夏集团主业的房地产开发――杭州广夏天都城。在即将到来的房地产严冬中,这座“小巴黎”,如何挺过去?法国《城市建筑》报道:“人们可以用‘鬼城’来称呼这个小镇,这是中国拼命扩张房地产建设的一个幻影”。
 
  新城区不是活在硬件上,而是活在软件上。硬件上可以搬来法国的建筑群,却搬不过来巴黎人的文化。10万人居住的新区,最终还是那些有着土腥味的中国人来生活,而这里却抽掉了中国的文化气息和符号。在宣传广告中,没有教育、医疗两条社区主线的链条如何搭建,如何可持续,如何造福业主。一个大区域不动产的架构与经营,恐怕是楼明不能不考虑的。
 
  楼明,所承接下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平台,不仅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更是接过了一份担当,接过了文化传承的大旗。这只还是泛泛而论。更重要的是,他们接过了千疮百孔的大船,这个大船就行进在海中。他们敢不敢放下惯性,让大船靠岸,维修整顿一下?
 
  这是对楼明们的新考验。上一代传下来的,是在草莽时期的圈地运动,是一个资源型企业。企业当然要转型,但不可能在上一代手中完成,仅仅沿袭父辈的做法和经验,可能传递着富不过三代的老话。他们必须杀出一条血路适时转型,才可能缔造百年企业的根基!
 
  迄今为止,楼明在广夏的经历大多集中在资源整合上。现在,他必须匠心独运于广夏的产品线了。转型仅仅有哲学理念是不够的,必须是“一手理念,一手产品”。广夏产品线上还有许多需要楼明废寝忘食的日子。
 
  这可能是所有民营企业后继者接班要面临的课题:我到底要传承什么?我到底要创造什么?我与平台的最终价值到底是什么?
 
  (作者系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