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联想将战略投资上市以来首现亏损的HTC?对于这一传闻,HTC董事长王雪红予以否认,而联想方面则态度暧昧。

昨日有消息称,从今年8月起,联想人士已多次赴台密会HTC,双方希望以换股或合资的方式进行战略合作,同时会保留HTC品牌,合作方案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HTC糟糕的财务表现和资本市场窘境,也给并购者带来了较多机会。今年9月以来,有关HTC将被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美国Forrester分析机构也指出,对华为和中兴来说,HTC是目前较好的竞购目标。

同样对HTC感兴趣的还有联想。在今年9月联想在新加坡举行的一次媒体活动间隙,一名联想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相较于黑莓诺基亚,HTC有更大的并购价值。该人士还称,从HTC在Windows Phone的产品表现来看,微软更应该选择HTC而不是诺基亚

股价仍会下滑?

据HTC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该季营收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超33%;净亏损达1.0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7亿美元。

亏损主要是产品制造和营销成本的上升。今年以来,王雪红曾多次对媒体表示,HTC的销售疲软主要是因市场营销上的短板。为了改善营销,HTC斥资1200万美元与好莱坞明星小罗伯特·唐尼签下两年代言合约。此外,HTC也正在全球范围内尝试不同的营销推广方案。

但营销成本的上升也并未给HTC带来销售上的增长。曾被寄予厚望的高端机型HTC One未能帮助HTC扭转颓势。

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一是HTC One在产品设计和工艺上曾犯下错误,耽误了市场最佳的推出时间。而HTC One在市场上开始推出时,三星同档定位产品Galaxy S4也同期推出,给HTC One带来了不少冲击。

其次是,HTC在产品战略定位上较为模糊。与三星明确了Galaxy S和Galaxy Note的“双旗舰”模式类似,HTC也确立了HTC One和HTC Butterfly的“双旗舰”模式,分别定位高端商务和高端时尚类消费人群。但三星凭借其产业链和渠道优势,能够保持两个旗舰机型的发布间隔周期为一个季度,以此来抵御苹果的竞争,而HTC却因为资源和产业链能力问题达不到,会出现较大的新产品空白档期。

HTC的竞争者远不只有苹果,还包括三星以及中国大陆的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厂商。这意味着HTC的产品策略制定将更为困难,也将极大地考验HTC的产品周期和铺货能力。

王雪红在近日表示,HTC最大的挑战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内部正在改进产品创新方案。而HTC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内也未有重量级产品推出。这也将意味着HTC的股价可能会继续走低。

被并购的价值

虽然HTC正努力度过一段最艰难的日子,但HTC的被并购价值却因股价的走低而不断放大。

今年以来,HTC股价已累计下跌57%,市值仅为38亿美元。而诺基亚、黑莓的市值分别为72亿美元和47亿美元,就连中国大陆的新兴手机厂商小米估值也接近100亿美元。

自诺基亚被微软收购、黑莓决定进行私有化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正在重新进行市场分割。而苹果和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之和为43.5%,较为稳定。这也意味着,HTC对于苹果和三星之外的手机厂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HTC在资本市场的走低,也正吸引着战略投资者的关注热情。而HTC也应防止在二级市场被恶意收购的可能。不过,王雪红夫妇仍持有HTC较多数股份,二人共持股约18%。

一名联想中国区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虽然HTC目前市值不及诺基亚和黑莓的私有化价值,但HTC在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角色权重较大。

站在HTC的角度来说,HTC也需要中国大陆手机厂商作为战略伙伴。例如,联想运营商资源、IT制造链条优势和渠道优势,都将补齐HTC在产能不足和铺货较慢上的短板。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 ……
阅读更多【联想】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