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邵国云 第一营销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从来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电子商务这样,烧钱烧起来没个头,甚至还烧钱有理!烧钱光荣!并美其名曰“向规模要利润”。

  入秋以来,电商界寒气侧漏,许多你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网站,在成批成批地倒下,没倒下的,也在成批成批地裁员。一个 风险投资 经理私下和我说,许多名声在外的电商,或许都熬不过年底——米缸早空了。

  缺钱或许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是:电商们现在走的路对么?至少目前这个局面,连许多历经商海洗礼的传统企业,都直呼看不懂,譬如美邦和金光,一家把电商项目从 上市 公司中剥离了出去,另一家,干脆就直接把电商子公司给关了。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之处。让我们来数数,那些失败的电商们都犯了哪些错?

  别眼红别人

  前段时间,我们IT的老总一门心思想去开淘宝店。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一个朋友,去年开了一家卖茶叶的淘宝店,就一年居然挣了上百万元。

  且不说他朋友是不是真的就一年挣到了上百万元,但眼红别人,的确是目前许多电商企业创办时的原始冲动。隔壁王大妈家二表姑的小侄子,居然开淘宝小店都发财了,我不比他笨,也不比他懒,他能成我也一定能成。

  许多人就是这么走上电商不归路的,也包括那些之前做传统的企业。只有梦想才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而不是眼红,问一下自己,你的电商梦想是什么?

  花别人的钱不心疼

  我曾经当着一个投资经理的面说过:电商行业会到今天这个窘境,VC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不是么?过去两年,动不动就是千万美元级的投资,钱来得容易花得也快。你敢说今年准备投5000万元的广告,我就敢投1个亿,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钱,有啥好心疼的?有啥好琢磨效果的?

  看看拉手网的招股说明书吧:2011年上半年,营收5782万元,支出4.43亿元,这算哪门子生意啊?如果是自己的钱,还会这么造么?试着把投资人的钱,当成你自己投的钱,结果一定不一样。

  大鸣放、大跃进

  今天的电商太浮躁了,随便一个刚成立才半年的网站,就敢说自己流量几十万、 销售 几百万。后来我总结出规律,所有网络上公布的电商数据,无论是流量销量还是融资额,至少得打个三折才能看。

  一个浮躁的行业,是出不了什么优秀企业的。就好像大跃进时期,遍地都是亩产万斤的喜报。而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一蹲就几十年,超级杂交水稻,扎扎实实亩产900公斤的数据!做企业,不是闹革命,要的就是那股扎实劲儿。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里说的几斤几两,指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你产品有创新?还是你的 供应链 有优势?是你的 营销 体系独特?还是你有品牌基础?估计99%的电商企业,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心思去想这个问题,先搞些货上架卖起来再说。

  让我们回顾一下前段时间的淘宝“暴动”事件:总共才四五万家商户的淘宝商城,就有五六千家反对,连年销售额过百万元都没信心的小商贩,比例超过10%。这就是占中国B2C半壁江山的平台现状。一家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怎么可能连百万元销售都做不出来呢?

  先烧钱再挣钱

  做生意,很少有一开始就挣钱的,所以先烧钱后挣钱,是做生意的普遍真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但从来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电子商务这样,烧钱烧起来没个头,甚至还烧钱有理!烧钱光荣!并美其名曰“向规模要利润”。

  之前看到过一篇帖子,是一个淘宝双金冠的化妆品店老板写的,里面有一句话很有道理:“30%的毛利率是底线。”且不说实体品牌动辄2倍、3倍的加价率,单就现在的电商品牌,又有多少能做到30%的毛利率?没有毛利率支撑,再大的规模都是扯蛋!

  烧钱没错,但在烧钱之前,你必须想明白怎么挣钱。给自己的公司一个假设,假设明天就没钱可烧了,你的公司该怎么活下去?

  蹲店!蹲店!蹲店!

  但凡做过传统实体品牌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下一线!做快消的,都去超市理过货;做保健品的,基本上都扫过街,发过小报;做服装的,都蹲过门店。

  只有和消费者面对面地聊过天,和小店老板们拉过家常,在一线柜台卖过货,你才对市场有最真切的感受,你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促销有效,什么样的广告抓人,什么样的产品卖得动。

  为什么电子商务的成交率永远都停留在1%、2%?那是因为我们和消费者离得太远了。

  一切电商 经理人 都是纸老虎

  前几天听一猎头朋友说,现在电商行业,从业经验的价码是一年一万元,要是在电商领域待过三年,那起薪就是三万元一个月。三万元一个月?在传统领域,那至少得十年经验,而且简历里还得有那么一两家撑台面的知名企业才行。

  经常有企业拜托我推荐圈内高手,每每我都这么说:技术活、专业活,譬如仓配运营啦、媒介啦等等的岗位,的确应该找电商背景的,毕竟他们都是缴过学费、看过猪跑的,但最核心的产品、经营负责人,尤其是CEO级别的,最好还是从传统圈子里去找。没有谁比他们更懂产业竞争、更懂消费者、更懂企业经营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