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经理人》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2010年12月14日,杉杉正式发布公告,与日本公司T I签署锂电池正极材料合作协议,双方合资成立杉杉户田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杉杉户田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在动力电池领域四个旁人难以攻克的核心环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杉杉股份已全部涉足。

  成功打通产业链上游的背后推手,正是杉杉的合作伙伴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事实上,无论在服装还是新材料(锂电池材料)领域,背后都有伊藤忠辅佐的影子。“对杉杉来讲,不上大学靠自学肯定还是不行的,还是要拜师。要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一定要攀高亲,合资是增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带领杉杉这个庞然大物向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奋力跋涉的过程中,董事长郑永刚深知借力伊藤忠的重要性。2009年2月16日,双方正式签署协议,伊藤忠以约7.58亿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杉杉集团28%的股份,

  然而,日本综合商社的模式以雄厚的财团实力为基础,在产业链上的关键核心环节交叉持股形成合围之势,讲究布局与渗透,杉杉借力伊藤忠,欲以单薄的一己之力,在短短几年中复制日本商社模式,突围产业链上游核心,能否取得成功?

  三重天花板

  牵手伊藤忠之前,颇具先见之明的郑永刚已经带领杉杉切入产业链上游,只是因资源和条件所限,走得颇为吃力和艰难。

  从1999年起,杉杉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最初只做负极材料,2003年,郑永刚读到一份关于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产业化的研究报告,随即决定把产业链向正极材料延伸。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总成本中占比最高,约为三分之一,而其产品的毛利率在各个环节中也最高。

  在杉杉的老本行—服装,郑永刚此前已对杉杉进行过渠道革命,剥离了70%左右的生产能力,转而采用外包生产,将杉杉原有的35个各地分公司、3600多名 销售 人员全部解散,取而代之的是数百家加盟商,走上“品牌经营”的道路,目前杉杉手中运营着20多个品牌。

  不过,战略正确并不意味着战役好打,对于没有资源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涉足上游核心环节困难重重,杉杉也不例外,它遭遇了与自己勃勃雄心所不匹配的三大“天花板”:

  锂电池材料虽在产量方面做到全国最大,但产量和技术在国际上不突出。郑永刚预计未来将是新能源的时代,“电动汽车”大行其道。杉杉要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抢占先机,无论在产量还是技术上都必须再上台阶。

  人们发现,“杉杉”西服专卖店开始逐渐在一、二线城市的商场中悄然消失,终端品牌的式微,和杉杉把太多的企业资源投入新材料、投资等领域不无关系,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各业务板块便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

  内部管理亟待提升。郑永刚感叹:“我的个人色彩很浓。在杉杉两个 上市 公司中我都不是董事长,但集团里做重大决策时大家还是会嘀咕,郑总什么意见?”在杉杉多头并进向上游扩张的过程中,内部管理终将成为桎梏。

  树形管理架构

  杉杉结盟伊藤忠后,并非如外界想象的是扩张战略先行。入股杉杉股份后,郑永刚要求伊藤忠管理人员全面介入杉杉,伊藤忠对杉杉集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管理架构的变革,并以伊藤忠为模板初步增设了独立的内控部门。新设立的内控部门主要担负杉杉集团在合规经营、产权以及法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随后,杉杉集团董事会宣布了关于伊藤忠商社派驻杉杉的四名高管的任命:除了日本籍的中分孝一担任杉杉股份董事、总经理,一人担任中分孝一的助理协助处理产业对接事宜之外,另有两人分别担任杉杉集团副CFO与COO。今年,杉杉股份的两位重量级董事郑永刚、郑学明都不再担任董事,充分显示了“放手”的态度。

  在伊藤忠商社,每个小公司、每个部门乃至每个个人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每个品牌的代理商以及供给企业都会得到伊藤忠商社的帮助。这是一种既大又小,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就像一个枝节众多的大树,每个枝节接触的空间范围是有限的,但每个枝节都能直接与市场对接,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大树生长扩张。

  对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垂直整合的杉杉而言,这样的功能要求各个事业部必须具备伊藤忠式灵活的“树形”结构。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树状架构上,强者枝繁叶茂,弱者自然消亡。比如2010年12月初,杉杉旗下控股的中科英华宣布售出手中持有的久游网全部部分,退出网游业,郑永刚将决定公司前途的权利交给了中科英华董事长陈远,而这样颇具独立性和灵活性的分权模式,在若干年前的杉杉,是不可想象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