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9日    税东家徐箐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处在一个非常奇妙的时间节点,前几天有消息说相关部门要取消《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这条消息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真正进入了整顿阶段,房价回归与老百姓钱袋子相等的时代即将到来了。

  就在人们为之雀跃的时候,市场竟然出现了1元钱的房屋。这是真的吗?

  7月2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元起拍”司法拍卖竞价规则,即一元起拍,一次拍定。采用无保留价拍卖规则,如无悔拍等特殊情况,只需进行一次拍卖即可成交。此外,为避免偶然性,这些资产还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均较网拍司法解释规定的公告期各增加5天。根据浙江省高院的说法,刑事涉案财物在设保留价拍卖规则下,仅评估、“两拍一变”等拍卖程序就需152天。而“一元起拍、一次拍定”规则,从上拍到成交,动产一般为21天,不动产为41天,可以极大提高效率 ”。

  拍的这是好事吗?

  如果从税收角度进行分析,购买这种低价房子的人一定是“先喜后忧”。

  后期再转让的时候,如果销售额回归别墅初期原价,那么此次以1元钱购买的别墅,显然就会在增值额高的情况下,可抵扣的1元购买价格形成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的税负增加。如果不转让,那么开征房地产税之后,也一定会增加相应的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什么时候开征?怎么征?现在是个未知数。

  前财政部部长肖捷曾经明确表示:“房产税将以房屋的评估价值为依据进行征收。”不过截至目前政府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上海和重庆虽然已经率先开征房地产税,但也只是一个试点。

  有消息说:财政部税政研究室主任张学诞,对于房产税征收以及免征范围提出了个人看法,他认为:

  将“人均免征面积,设定出一个范围来进行分类征收,比如人均免征范围在40㎡~60㎡,如果是个人住房的,税率可在0·2%~1·2%之间,生产用房的税率则可以规定在0·8%~1·2%之间。”

  根据以上建议,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果:“假如一家三口人的住房面积超过180㎡的,房子总价按100万元来计算,则每年需要缴纳2000元~1·2万元的税收。”

  这个信号值得存量房者预防!

  按照国际经验有三种征收方式:

  一是按照价值,就是房子的市场价值。

  从价计征的可能性很大,受益者应该是刚性需求低价购房者。

  二是根据房租,房屋出租能值多少钱。

  从租计征的可能性很大,影响者应该是投资房屋出租者。

  三是按照单位,就是按套,一套征多少钱。

  从量计征可能性很大,影响者应该是多套房屋者。

  对此,也有专家认为:“应当根据房地产的当年评估(市场)价值,适用辖区统一税率。税基尽可能放宽,税率以支定收,压至最低,起始约为0.1%-0.5%的实际税率。”

  两者税率约有差异,值得关注!

  对于开征房地产税一直以来争议的焦点是,业主买房的时候,已经一次性付清了房屋70年产权所附加的土地使用出让金,如果还要再缴房地产税,那岂不是重复缴税了吗?

  此观点,言之有理!

  对此,专家解释:“需要我们在开征前后做一个衔接,已经缴纳了70年土地使用出让金的,那么在70年使用期之内,这一部分就不用交了,每年只需要缴纳公共服务税部分;”

  实施房地产税后才买房,怎么缴税?

  如果是“房地产税施行后才买房的,那么房地产税就按照地租和公共服务税两部分征收。”

  70年产权到期,再续产权怎么缴税?

  70年产权到期之后,“从第71年开始,每年缴纳地租和公共服务税两部分。所以开征房地产税前和开征之后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方法不同,实际上是一样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个人手里有多套存量房或者虽然只有一套,但是别墅面积很大,应该都在征税范围。

  看来清理自己多余闲置房屋,已经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徐箐课程
徐箐观点
徐箐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