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许俊华 财务经理人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中国税务有很多优惠政策,全国性的有,地方性的有。税收优惠政策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一些问题。能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想方设法延长享受;不符合条件未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的企业,想法设法让自己符合条件以能享受。 
    假外商。出于鼓励外商投资的需要,国家对外商投资给于超国民经济待遇,如所得税的“二免三减半”优惠,利润再投资的退税优惠,进口设备的免税优惠和购买国产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有条件)抵扣优惠等等。国内企业看着眼红,就到香港、英属处女岛等税负低、投资简便的地区设立公司,以投资的名义从国内汇出外汇,再以境外公司的名义回来转回来投资。地方政府尤其是主管部门也知道,但政绩的需要使他们默许、鼓励这种做法,甚至亲自操刀在香港、澳门等地区设立机构,美其名曰“窗口公司”。 
    在税收优惠满后,它们(也包括个别真外商)往往又会新设立一个外商企业,把原企业的资产、业务和利润都转到新设立的企业,继续享受优惠政策。 
    外汇监管部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年初出台了个文件要重点监管境内公司/居民到境外设立的公司回来投资,但:1、甲地的境内公司到香港设立的A公司,再到乙地投资,当地的外汇监管部门如何得知A公司的股东是境内公司或居民?如果A公司再设立B公司,然后以B公司的名义回来投资,就算是外汇监管部门全国联网也无从得知了。2、外汇监管部门也受地方山头主义的限制。笔者就亲身经历过外汇监管部门明知是假外商投资,也放行了。 
    假出口。国家对产品出口也有很大的优惠政策,出口产品免征流转税,如果外商企业出口达到总销售的70%,可以认定为“产品出口型企业”,在所得税优惠期后按10%征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生产基地转到国内,跨国公司国内供应链上的企业,也由外销(跨国公司)转为内销(跨国公司),这就影响了这些国内企业原来享受的出口优惠政策,于是个别企业就假出口,明明客户在国内,偏要产品出口到香港、澳门,再进口到客户处:1、理论上出口时免除的流转税在进口时会算上,还要加上关税,得不偿失。实际上如果进口企业的产品有出口(尤其是跨国公司),那么按出口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来的材料,企业可以免税进口,而材料消耗定额又有很大灵活性,相对于主管部门来说,企业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操作手段。如在笔者原来的企业,同一个供应商同一个材料,经上述方式进口的就比直接从境内购买在价格上低7%~8%(不含税),这对买方也有利。2、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水平大幅降低,不少材料为零关税。于是国内企业把产品出口到香港或澳门,再进口卖给国内客户。这样出口商享受了产品出口的税收优惠,进口商也不用付关税。 
    假出口还往往和假外商结合起来操作,假外商是假出口的境外客户,是境内客户的供应商,并代收境内客户的货款。 
    假小规模纳税人。国家为扶持小企业,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优惠的增值税率(4%或6%)。于是一些企业为享受这一政策,把一个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增值税率17%)的企业分拆成几个小规模纳税人一起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实在太大了,就分拆成一个一般纳税人和几个小规模纳税人,客户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如销售设备或客户是小规模纳税人)就以小规模纳税人的名义销售和开出发票。个别需要的,也以小规模纳税人名义的销售--只要把年销售额控制在小规模纳税人的限额内就可以了。 
    上述做法也许对个别公司(可能还有主管部门和地方长官)是有利的,对国家、社会却是有害而无益的: 
    1、税收的损失。这种境外设立的公司向当地政府交纳的税收对我们国家来说是没有效益的,是我们国家税收的损失; 
    2、资金(外汇)滞留境外。中国是外汇管制国家,税务、海关、外汇等政府管理部门的电脑也是联网的,外汇怎能滞留境外呢?其实操作很简单,1000万美圆的产品,按800万美圆报关出口给境外设立的公司,境外公司再按1000万美圆销售给境内客户就可以了。要把钱转回来,作相反操作即可。这两年都在传人民币会升值,境外大量热钱流入,相当一部门就是前些年滞留境外的资金。 
    3、给决策提供虚假信息。根据虚假的信息作出的“正确”决策只会破坏生产力。中国每年引进外资500多亿美圆,“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水分!相应的,中国对外投资的数字也是虚假的。中国2004年外贸总额1.1万亿美圆,世界排名第三位--有没有把这种假外贸剔除后再分析一下! 
    4、给腐败分子提供温床。窗口公司孤悬海外,给监管带来难度和高成本。这几年,窗口公司腐败案高发就是明证。 
    5、提高运作成本降低运作效率。明明在境内可以直接投资的,偏要从境内骗(投资汇出)到境外,再从境外骗(回来投资)到境内;明明在境内可以直接交货,偏要到港奥转一下再回来;明明一个企业可以完成的销售,偏要分成几个公司去做。成本、效率的高低不证自明。 
    现在一般的产品都是买方市场,上述怪象最大的危害,也许是它迫使那些遵纪守法的企业,要么死,要么跟着学坏。分辨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是需要很高成本的,或者根本就无法有效的区分。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