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执行官》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近日,受邀参加某知名企业在广州的活动,该企业规模颇大,去年全球 销售 额超过百亿美元,当天来的媒体阵容也不小,均为主流媒体,大约二三十家,有的甚至从外省坐飞机赶来,可谓异常隆重。
 
    不过,记者颇感诧异的是,在媒体向企业总裁的提问环节前,公关部给每个记者悄悄地发了一个小纸条,上面是事先拟好的问题,并叮嘱记者们待会儿按纸条上的问题提问。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让我大跌眼镜。但同来的一位媒体朋友却见怪不怪,说这两年很多企业都这样。
 
    记得几年前参加企业的活动,公关部最怕的是提问环节冷场,鼓励媒体积极提问,有些企业会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这尚在可以理解的范畴。如今,公关部竟然越俎代庖,要求媒体按计划 好的问题提问,确实有点令人费解。
 
    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媒体、企业老板、以及公关部,都没有什么好处。
 
    对于媒体记者们来说,他们劳师动众,花费一天时间,过来仅仅充当一个提问的木偶,配合公关部演场戏,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严重挫伤积极性。公关部闭门造车拟的问题,不可能有太高的新闻质量,记者们往往毫无提问的兴趣。一方问得浅薄,一方答得也无趣。结果记者们回去往往没法写稿,即使写出来,也是平庸之极,更重要是,可能会招致有理想的媒体人的反感。企业老板也失去一次难得的倾听媒体真实声音的机会,一片吹捧之声往往让其忘乎所以。对公关部来说,千万别出乱子让老板难堪的想法,老板可能更不满意。
 
    一般来说, 企业公关 人员与媒体打交道多年,有些甚至自身就是从媒体出来的,不会不知道媒体的习性。为何现在变得如此谨小慎微、反应过度呢?
 
    很多时候,这要归咎于作为企业掌舵人的老板对媒体过分小心的心态,容不得半点负面消息。现实生活中,因为媒体的报道,让企业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的例子时有发生。因此,许多企业想的是,防患于未然,堵住一切可能发生负面消息的源头。这个“重任”自然落到公关部头上。
 
    但孰不知,媒体的特点喜欢“新、奇、特”,最怕的是“平淡”,按部就班、不愠不火的“走过场”只能让媒体远离,进而导致关于企业的消息在读者视野中越来越少,直至消失。这难道是企业想看到的结果吗?难道是媒体公关的初衷吗?
 
    企业将自己展示出来,真实面对媒体,天塌不下来。因为,媒体不可能无中生有——有些企业因媒体揭露遭致损失,绝不是媒体报道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产品或企业自身出了问题。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些企业有遭到个别媒体误解的时候,但这个时候企业更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众多的媒体参与和求证下,一定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相终究会水落石出。
 
    自身没问题的企业大可不必遮遮掩掩,这样反而引起媒体的刨根究底,民众的猜测猜疑。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过分强调信息的控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巨大。
 
    事实上,即使爆出一点负面新闻,只要不是致命伤(比如食品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一点点负面消息,利用得当反而可以引来媒体的集中关注,提升企业知名度。曾经听一个外企公关部人士说,他们甚至会故意释放一些负面消息,引来媒体关注,美国总部考核中国分公司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在网上能否搜索到足够多的报道。最近一个民营企业的品牌总监跟我说,在诚信缺失的时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越来越不信任,广告宣传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包装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真实一点,适当暴露出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往往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产品过硬才是根本之道,公关只是附庸其上。不要想着如何提防媒体,控制媒体,而要研究媒体,顺应媒体,因势利导。这样,媒体才会觉得舒服,企业也能得到想要的效果。(作者系本刊执行主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