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冰岛火山灰使全欧洲的航空运输陷入瘫痪状态,给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带来了自低库存、即时便可时代以来最大的一个考验。现在,日本的灾难四重奏——地震、海啸、核危机和电力短缺,给供应链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地震已经过了三个星期,而地震带来的供应链中断的范围程度和可能持续的时间仍然不明。
现在制造商的震惊和2008年金融危机银行系统遭受打击所带来的震惊有不少颇具启迪的相似之处。在这两次事件中,2个最出人意料的事当属危机揭露的那些意外的联系和危机的蔓延范围。问题开始于两个系统中看似控制良好的部分——金融方面的是次级房贷,而制造业方面则是在经济萧条时代的这次自然灾害,但即便如此,危机仍很快蔓延开来。
正如银行所经历的流动资产的瞬间蒸发一样,厂商们发现那些他们原本可以依靠、总是按时出现的零部件现在却不再出现。和金融监管机构发现他们自己对“影子银行系统”和神秘的衍生合同知道的如此之少一样,制造商们发现他们对那些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更遥远的供应链那头的了解是如此的少。当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其他银行努力地去计算他们自己的风险,因为雷曼不是一个单独的机构,而是一团互相纠缠在一起的许多实体。装配公司也发现他们供应链的情况也是如此。
正像很多金融机构证明了“大得不可能失败”这个原理一样,人们发现许多日本的供应商如今也是重要到不可或缺。举个例子,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和日立化工这两个公司控制了一种特殊树脂90%的市场股份,这种树脂是用来把微芯片的各个部分黏在一起的,智能手机和很多其他设备都是用的这种微芯片。而这两家企业的工厂都在地震中被损坏。苹果ipod用的小型电池需要吴羽(Kureha)生产的一款高分子聚合物,而吴羽控制了此聚合物70%的市场份额,并且他的工厂也在震中被损坏。
全球的制造商如今争相确保那些最稀缺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导致了这些部件和材料的价格上涨。日本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相应的缩减生产规模。日本丰田汽车面临着一系列物品的短缺,包括500个橡胶、塑料和电子部件。随着现有库存的减少,事态会发展到多严重现在仍不明确。日本的供应商也不知道他们何时能恢复原来的供应速度。主震后,数百个余震袭来,有些强的足以中断生产。由于损失了一个大规模的核电站和关闭了其他的,电力短缺可能会持续几年。
即便在供应链中断范围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日本的这次灾难会给制造商如何管理他们的运营模式造成持续的影响。这星期也在日本的汉斯-保罗·博克纳(Hans-Paul Bürkner)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总裁,“现在做好最坏的打算至关重要,你必需留一些后路。”
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最后一刻运送货物的即时便可和保持库存量在一个较低水平的概念沿着全球生产制造链广为传播。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说,现在,这条链可能会加入“以防万一”系统来加以强化,限制此次中断造成的损失。
举例来说,几乎垄断关键部件和材料市场的供应商可能不得不按照地理位置来供应他们的生产设备。作为预防手段,他们的一些顾客可能也会把一部分的订单转而交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台湾上银(HIWIN)占有直线导轨(用在工业机器中)市场10%的份额,可能会通过赢得日本蒂业技凯的顾客来增加市场份额,日本蒂业技凯占了市场55%的份额,但是却面临着电力全缺,里昂证券(CLSA)的一个股票经纪人这样说。
因为早先也采取了保持较低的库存量的政策,装配公司也将面临同样财务压力。所以,一种新的成长型企业可能在这次危机中出现:一种帮助制造商控制库存量使之维持在一个必要水平的产业。
那些产业公司花费数年时间来简化生产技术,但却在过程中使自己更难承受这种供应问题,现在不得不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反转——放弃一些效率的提升,从而变得更经得住打击。一个令人欣慰的事实就是那些不可或缺供应商的问题看起来比那些“大得不可能失败”的银行的问题更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