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趋势专家兼经济战略家的作品《M型社会》,成为了营销界中最热门的词汇。这个词描述了当下诸多国家都在发生的社会阶层的变化趋势,枣核形的中间部分正逐渐萎缩,人们或者向上层社会迁移,或者向下层流动,而始作俑者正是全球化带来的残酷竞争。
企业界要借鉴并思考的应该是,当消费者日益向两极分化时,企业应当如何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方式。套用大前研一的比喻就是,我们如何为“爱玛仕”小姐和“电车男”设计产品。“爱玛仕”小姐和“电车男”是一系列红透日本的同名小说、电视与电影的主人公。为了帮助“电车男”追求“爱玛仕”小姐,网友帮他提供平价但有品质的服饰购买建议,好以“中下层收入”表现出与对方相称的 “中高层感觉”。
其实,企业界早已从市场上觉察到了两极化趋势。早在2005年底,麦肯锡便有报告提醒企业界注意中端市场正在消失的现象。麦肯锡研究的全球25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两极化的状况,赢家或者是能够提供高档MP3和咖啡机的企业,或者是平价的服饰巨头和连锁酒店,或者是能够两端同时作战的诺基亚手机,而困守中端的企业则大多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
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为“M型市场”提供了一个解释,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寻宝:新消费者的想法》的作者迈克尔.希尔弗斯坦则从营销专家的视角,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所有消费品企业深思的观点:除了客户消费能力的分化,“M型市场”还可能源于客户消费情境的复杂化。
互联网的强大搜索功能所催生的超级精明消费者,以及女人越来越多的掌控消费行为,让具有相同年龄、收入水平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消费者会在不同的产品类别中选择高价和低价策略。这意味着一位中等收入的消费者不再停留在“中等品质、中等价格”的商品前,他很可能到阿尔迪这样的硬折扣低价店购买生活用品,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昂贵的服饰和手机。强大的趋优与趋低消费潮流并行不悖,打破了过去按照“差—较好—很好”划分的市场樊篱。
消费者毫无疑问正在分裂为两个快速增长的阵营,而且情势愈演愈烈。所有企业的未来取决于两种能力:一、以不可匹敌的低价出售基本的、趋低消费的商品;二、创造真正与众不同的、能够实现优质的趋优商品。要么帮助人们消除苦恼,要么赋予人们美丽梦想,平庸的产品没有未来。